一、执行程序与申请执行人概述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一)执行程序的启动 copyright paper51.com 在我国,“民事执行程序采取移送执行和申请执行相结合原则。申请执行,是民事诉讼中胜诉方当事人根据生效的法律文书,在对方拒不履行义务时,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①]从而启动执行程序。 paper51.com 移送执行,是申请执行的重要补充,指法院的裁判发生法律效力后,由审理该案的审判人员将案件直接交付执行员执行,从而启动执行程序。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二)执行程序申请人 http://www.paper51.com
“执行程序申请人只有法律文书规定的权利人或者权利承受人,其余人员不得向法院申请执行。”[②]同时申请人必须在法定期间内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执行,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执行的法定期间为两年,从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计算,分期履行的,从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计算。履行不作为义务的,申请执行期间从被申请人违反不作为义务之日起计算;”[③]“有管辖权的法院是指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主要财产所在地的法院。”[④] copyright paper51.com 二、执行程序中申请执行人权利面临的侵害 paper51.com “执行难”是我国司法工作的几大难题之一,有人戏称为“天下第一难”,这已是由来已久,无可否认的事实了。执行工作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导致执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缺乏执行效率,阻碍了执行工作的深入发展,是导致执行难的原因之一;“法院内部执行机构不合理,统一管理的权利主体,《统管规定》规定将统一管理主体界定为高级人民法院,没有赋予最高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统一管理权。实际上仅仅由高级人民法院行使统一管理权,势必出现高级人民法院直接管理基层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将造成中级人民法院的“断层”,不利于发挥中级人民法院的作用。”[⑤]“二是物质装备落后,执行工作与审判工作相比有其特殊性,审判人员在办公室看卷,审判庭里开庭审理,足不出户,即可将案件审理完毕。而民事执行工作需要“户外作业”,工作的场所主要集中在被执行人或财产所在地。目前,一些法院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法院执行装备落后,不适应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有效示警、有效取证的要求。执行装备落后,无法形成庄重威严、快速反应的执行氛围,不足以对被执行人产生威慑作用,难以在突发事件面前做出快速有的反应,也是导致民事案件执行难的客观因素之一。”[⑥]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但这里不再讨论为什么存在“执行难”,以及怎样解决司法制度不合理之处。笔者仅从申请执行人角度,谈谈面对执行困难,申请执行人如何尽可能的保护自己的权利,同时希望社会、法院也尽力帮助当事人,保护他(她)们的权利。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一) 财产型执行程序中申请执行人权利面临的侵害 http://www.paper51.com 财产型的执行程序中许多被执行人采用消极的方式抵抗执行工作,例如: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1、“法人变更法定代表人、法人名称来规避执行。在当前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负债累累,官司缠身,为摆脱困境,往往采取变更法定代表人或变更法人名称后,企图是原企业空壳化来逃避本应承担的债务,躲避执行。”[⑦] paper51.com 2、企业采取分立方式来逃避本应承担的债务,躲避执行。分立后以新成立企业不应承担原企业债务为由拒不履行还款义务。 copyright paper51.com 3、被执行人假离婚、假赠与予方式规避执行。实践中有的被执行人采取假离婚、假赠予将自己的全部财产通过协议归另一方支配或签订假赠予合同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无偿赠给他人,自己则以没有财产为由抗拒执行。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4、被执行人放弃债权规避执行。有些被执行人因欠债太多而消极对待执行,对到期债权或采取隐瞒方法,或干脆直接放弃,不再主张,他们认为反正要回来也得还账,还不如等以后再要等等。 paper51.com 上述种种行为都无疑使申请执行人的权利面临侵害,是造成申请执行人的权利得不到实现原因。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