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概念及其研究进展 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兹涅茨的影响20 世纪90 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Grossman 和Kruege r ① 、Shafik 和Bandyopadhyay② 根据经验数据计算发现:一国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质量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长先是逐渐恶化后又逐渐好转,于是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这一概念。自此以后各国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发达的欧美国家以及台湾新加坡等一些后进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证明了两者之间的确存在倒“U”字型关系③、④ ,即环境污染程度线随人均GDP达到4000~5000美元(以SO2为例)是污染程度最大,而后的经济增长趋向于减轻环境压力。因此,若能建立定量模型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指标之间的定量关系,不仅可以判断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的内在联系,同时也可以对现行环境经济政策的成效进行评价,为制定合理的环境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⑤。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甘肃省1998~2008年间历年的人均GDP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统计数据,对甘肃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建立甘肃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并分析造成甘肃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的原因。该EKC模型的建立,将可定量揭示甘肃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程度之间的关系,为甘肃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http://www.paper51.com 2 研究区域概况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2.1 甘肃经济发展概况 copyright paper51.com 1978年以来,甘肃经济快速增长,截止2008年甘肃省各产业比例为14.6:46.3:39.1相比较1978年的20.4:60.3:19.3有较大改善,但是目前甘肃产业结构基本处于工业化发展初期阶段,属于低层次水平,二元化特点比较明显。所以根据产业结构演进理论,此阶段第一产业GDP比重大幅下降,第二、第三产业GDP比重相应提高,并且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幅度大于第三产业,1978年到2005年期间甘肃第一产业GDP比重仅下降5.7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GDP比重不升反降,下降幅度达到14.49个百分点;相对来说,第三产业GDP增长较快,增长20.26百分点⑥。虽然在此过程中城镇化建设过程明显加快,城乡二元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城镇人口比例有1978年14.41%到2000年以后的24.01%。但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的制约,甘肃人口城镇化水平低,地域差异明显,城镇人口中市人口比例大而镇人口比例小的特征仍十分明显。还存在着城镇数量少、规模小且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2.2经济发展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 http://www.paper51.com 工业是甘肃的主导产业,但其工业发展不是农业发展支撑的结果,而是在农业发展水平异常落后的前提下,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国家工业化布局时的“三线建设”,依靠国家政策外部力量的强力推动,虽历经40年的发展,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和发展模式的过度单一使得重、轻工业比例严重失调(产值比例长期在3左右,而正常值为0.4),重工业内部以能源、原材料为主,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加工工业还很薄弱。第三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主要以商品流通和一般性服务业为主,与知识、信息相关的产业只是刚刚起步,专业化与社会化水平较低,并且甘肃自然条件差,工业发展所带来的污染问题更为严重,以其省会兰州为代表由于自然,人为因素,污染严重,人居环境差。甘肃省多个城市被列为国家重点污染物控制区,SO2、工业废水中化学耗氧量(COD)、氮、磷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造成大气、地表水、地下水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同时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排放量亦逐年增加。 copyright 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