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江芦荟产业的发展现状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有得天独厚的芦荟生长环境,生长着大面积野生芦荟,有“中国芦荟之乡”的美誉。在当地种植的芦荟具有生长快、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掀起一股强劲的“芦荟热潮”,元江芦荟的优势凸现出来。国内“芦荟热潮”的出现与元江培植新产业的愿望不谋而合。于是,元江人民把眼光集中在当地热坝里的野生芦荟,决定将芦荟充分挖掘为后续产业。在全县干部群众全力推动下,元江热坝兴起了发展芦荟的热潮。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由于独特的热区气候资源优势,元江县迅速完成了野生芦荟、库拉索芦荟、日本芦荟大田引种栽培的技术攻关,种植环节飞速发展,形成了千家万户种芦荟的情形。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产业链上的公司、基地、农户等各个环节没有相互匹配,协调发展,更没有把产业化作为一个链条式的发展模式,从而制约元江芦荟产业的“瓶颈”由此日益显现出来。 copyright paper51.com
元江芦荟种植面积,到1999年已发展到5000多亩,最高时形成了年出产鲜叶50多万吨的规模,来到元江热坝随处可见芦荟的踪影。而元江县只有几家规模不大、加工能力有限的芦荟收购加工企业,其收购加工能力只达全县芦荟种植量的1%左右。由于元江芦荟加工企业的“小”与“弱”,与全县芦荟种植量的“大”与“多”严重失调,出现供大于求的尴尬局面。由于辛苦种出的芦荟卖不出去,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出现大量芦荟因卖不出去而“暴尸田野”的惨象。到2000年,全县芦荟种植面积急剧萎缩到1000多亩,元江芦荟产业陷入发展的低谷。如今,芦荟产业随着元江芦荟加工企业的实力增强、规模扩大,已显现出强劲的复兴之势,全县的芦荟种植面积增加到5112多亩。从芦荟产业的现状看,当前存在种植规模小,缺乏规范管理,影响芦荟原料及质量稳定;没有规模生产,加工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产品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芦荟的推广应用,也使之缺乏进入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元江芦荟人才资源缺乏;元江没有自己的质量标准,对规范芦荟产品市场,促进公平竞争有很大约束。 copyright paper51.com 二、元江芦荟产业的营销环境分析 http://www.paper51.com
目前元江芦荟产业对环境分析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阻碍了该产业的发展进程。元江芦荟产业应该注重市场环境的分析,积极地寻求规避威胁的对策,寻求新的市场营销机会。 paper51.com (一)元江芦荟产业发展的机遇 http://www.paper51.com 1.政府政策的支持 paper51.com
据了解,在野生果蔬中,芦荟属于含有较为丰富营养物质的一种,联合国粮农组织将芦荟誉为“21世纪人类最佳保健食品之一”。2008年12月,“中国芦荟产业第九届研讨会暨2008年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海口召开。会议通报了卫生部2008年第12号公告,确定库拉索芦荟凝胶等为新资源食品。制约我国芦荟产业发展10余年的一个重要“瓶颈”被打开了,为元江芦荟产业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期。面对新的机遇元江县政府成立了芦荟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芦荟产业开发办公室,对全县上千名人员进行识芦荟、栽芦荟、用芦荟的培训与应试考核,并聘请国内芦荟专家组成“元江芦荟产业展专家组”,建立了“元江芦荟数据库”,以推动芦荟产业的快速发展。1999年5月18日,元江县政府发出《关于采取紧急措施保护元江野生芦荟资源的通知》,提出了保护野生芦荟措施。从1998年到1999年两年时间内,元江县政府产业办对元江芦荟、中华芦荟、库拉索芦荟进行跟踪调查,分别从种植时间、种植结构、土壤、气候要求、芦荟长势、外观、成熟与否的鉴别、有效成分比较等方面建立专门档案,为元江芦荟建立了科学的数据库。数据库的建立促进了元江芦荟种植信息、技术的共享,有利于高度分散、规模小的传统芦荟种植业向现代化转变,实现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由不确定到相对稳定、由不可控到可控、由自然依赖到生态协调、由传统管理到智能管理的可持续转变。 http://www.paper51.com 2.芦荟产品有很大的潜在市场 http://www.paper51.com
随着芦荟食品研究开发的不断深入,各种芦荟乳制品、饮料、酒类、果酱、糖果、糕点以及芦荟保健品等琳琅满目,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芦荟食品产业发展十分迅猛,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意到饮食对自身健康的重要性,保健意识不断增强,所以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注意到了身体机能的调节,迫切希望找到新的途径,来提高身体和精神的适应能力。芦荟自古以来就有“万应良药”和“急救植物”的美称,有抗细菌、真菌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消炎又是是芦荟的一个重要作用,无论是烧伤、物理性伤害、腐蚀性化学物质伤害还是紫外线、热辐射引起的发炎,芦荟都具有镇痛、消炎作用,除这些外芦荟还可以用来美容和减肥。芦荟保健品的研发适应了市场需求,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二)元江芦荟产业面临的挑战 copyright paper51.com
元江芦荟企业在拥有机遇的同时往往也面临着挑战。元江芦荟产业在原料制造、行业规范、标准制定,以及产品内在质量、科技含量、外在包装、设计,以至同行间的合作和交流,准确的市场定位、产品细分、市场推广和研发能力等方面,都与国内有明显差距,更不用说与国际水平相比。因为缺少统一规范的芦荟及其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检测评价体系,元江的有些芦荟企业仅凭简单技术土法加工生产芦荟产品,有的企业直接用芦荟叶榨汁后兑水加工产品,使芦荟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更有甚者,用不含或含量很低的芦荟产品混迹市场欺骗消费者。面对这种状况,元江芦荟产业要寻求新的市场营销机会,就必须在增加产品数量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三、元江芦荟产业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paper51.com (一)元江芦荟企业营销观念落后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元江芦荟企业对新体制的适应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资金、技术、人才和经营者的市场营销观念对芦荟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元江县的芦荟产业营销观念还处在产品观念或推销观念阶段,企业生产单纯地以产品为中心,不考虑用户需求。而意识到了用户需求的部分芦荟企业,只是被动地满足,以求得适应市场、求得生存,而不是创造需求和创造市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1.缺乏系统科学的营销观念 copyright paper51.com 首先,元江芦荟企业过分强调产品促销的重要性,把市场营销简单看成是产品生产出来后才需要进行的工作。甚至有部分芦荟企业认为只要加强广告、公共关系、人员促销等促销活动,芦荟产品就必然有销路。其次,忽视芦荟产品进入市场之前的市场调研、市场预测、新产品市场测试和定位策略等营销策划工作。元江芦荟企业对消费者的需求研究不够,不重视研究芦荟企业所生产的芦荟产品是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片面理解市场营销的目的就是把产品卖给消费者。另外,芦荟企业对消费者需求的满足,也只片面理解为生产满足其需要产品,而不清楚市场营销所说的满足消费者需要是在市场调查、分析和市场细分、定位等活动基础上综合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等方面营销要素来实现的。 http://www.paper51.com 2.缺乏开拓市场的创新意识,忽视身边的潜在市场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一是元江芦荟产业没有意识到用创新产品占领市场的重要性,认为市场已经被别人占领完了,现在开拓市场难度太大,缺乏产品有效观念,同时生产产品只关注增产而不怎么关注质量;二是认为元江芦荟企业规模小自身缺乏研究市场的条件,信息不畅通。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3.芦荟企业的市场营销人员缺乏营销观念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现代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营销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芦荟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根软肋。元江芦荟企业中的营销人员大多是“半路出家”,不具备专业素质,所以没有高度的觉悟和强烈的事业心,对芦荟企业的生产技术基本知识、产品结构和制造工艺知识等都不熟悉。营销工作是一项专业工作,因此,合格的营销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知识,而且要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元江芦荟企业中的营销人员没有专业的技能,对营销工作的执行经常不能到位,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基本的销售技巧和沟通能力,大大削弱了芦荟企业营销计划执行的效果。 paper51.com (二)元江芦荟产品生产加工滞后制约销售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首先,产、供、销、促产业链条不完善。没有对“芦荟产品供应链、芦荟企业价值链和主体利益链”进行重点扶持、深度开发、配套建设、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目前国内芦荟产品类型主要有芦荟胶囊、芦荟饮料、芦荟美容产品等,而元江的芦荟企业技术装备、管理水平、规模效益、产品档次与国内芦荟产业发展还有很大的差距,导致产品的深加工滞后,只能进行粗加工,产品加工率低,主要是生产初级产品在市场销售,影响了元江芦荟产品的增值,也使元江芦荟产品不能成功地占领销售市场。 copyright paper51.com (三)元江芦荟产业缺乏品牌建设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近年来元江芦荟产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市场上涌现的芦荟产品也越来越多(如万绿集体生产的芦荟全叶烘干粉、芦荟凝胶汁、芦荟全叶浓缩汁、芦荟皮粉等)。但从整体水平来看,尚处在初级阶段,首先,芦荟产品品牌少,市场影响力低。其次,产品品牌缺乏创新意识,没有自己的特色,国内市场上现有的芦荟品牌大多是精、深加工产品。再次,元江县现有的芦荟产品技术含量都较低,可替代性强,所以品牌经营经济效益低。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