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多要素综合评价模型
温度、水分、光照是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气象要素,既是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的;但作物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每个气象要素需求有一定的差异,因而在温、光、水单要素评价模型基础上,通过单要素评价模型的加权组合,构成多要素综合评价模型。即:
(6)
式中 分别表示作物某时段对应生育期的温度、水分、光照评价函数; 分别表示温度、水分、光照在该时段的影响所占权重,随作物和发育期而变。
值越大,表明气象条件越好。 综合评价指数等级标准如下:
≥0.7 适宜
0.5 ≤ <0.7 较适宜
<0.5 不适宜
2.收集整理各种资料及作物发育气象指标
针对AB报中作物发育期不全、与指标不匹配的问题,从资料室农气观测报表1中查出、通过人工录入补齐了全国所有测站近3年不同作物缺少的发育期。如:冬小麦的三叶期、起身期、孕穗期、开花期;油菜的盛花期、绿熟期等。
收集多年来冬小麦、春小麦、春、夏玉米、大豆、油菜、棉花、水稻各发育期气象指标。作物发育期的划分尽量反映作物的生育特点,例如冬小麦发育期分为播种、出苗、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抽穗、开花、乳熟、成熟;油菜发育期分为:播种、出苗、第五真叶期、移栽、成活、开盘、现蕾、抽薹、开花、绿熟、成熟。
3.作物气象适宜指数定量评价软件设计
作物气象适宜度评价系统用Visual Basic编写,以Micaps实时气象资料和AB报作物及土壤水分资料为主要信息源。从AB报读取各种作物的发育期信息,通过过程文件和补充发育期资料,确定作物发育日期,查找发育期所对应的气象指标,通过模型计算出各种单要素适宜指数值,再调用反映作物对应发育期对光温水要素的敏感程度的权重系数,计算出作物综合适宜指数。
系统设计的流程图如下:
式中的Wn 和Wn+1为土壤含水量(mm);Pn为时段内的降水量(mm),In为时段内灌溉量(mm),Vn为作物冠层对降水的截留量(mm);Eta为时段内作物的蒸腾量(mm);Esa为土壤蒸发量(mm);R,n为地表径流(mm);F,n为土层底部的毛管上升水和向下渗漏的水(mm)。
其中:In有土壤湿度增量决定,Fn忽略不计。土壤水分平衡计算为:
Wn+1 = Pn–Rn –Eta–Esa–Vn +Wn (9)
在此对象土层取分别取20cm和50cm。
2、土壤水分计算方法
相对土壤湿度,即:
(10)
其中W为土壤水分(水分占干土重量%),Wr为土壤相对湿度(占田间持水量%),FC为田间持水量(水分占干土重量%)。
将土壤水分换算为水层厚度。其换算方法为:
(11)
式中Wh为水层厚度(mm),h为土层厚度(cm),d为土壤容重(g/cm3),W为土壤湿度(水分占干土重量%)。
3、蒸散计算
农田实际蒸散量由作物蒸腾和土壤蒸发两部分组成,即:
Ea= Et + Es (12)
式中Ea为实际蒸散量(mm),Et为作物蒸腾量(mm),Es为土壤蒸发量(mm)。
采用Priestley和Taylor(1972)大尺度湿润表面的蒸散模式:
(13)
式中PTc为常数(=1.26)。
模式中涉及的各参数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净辐射(Rn)采用下式计算:
(14)
式中α为农田反射率(作物叶面积函数),Rs为太阳辐射(MJ·m-2·d-2),σ为斯蒂芬-波尔兹曼常数(=4.903×10-9 MJ K-4 m-2 d-1),Tmax为最高温度(K),Tmin为最低温度(K),ea为实际水汽压(kPa),Rs0为晴空太阳辐射(MJ·m-2·d-2)。
式(7)中农田反射率α由下式计算:
(15)
其中αs为裸地反射率(=0.15),LAI为叶面积指数。
(1)作物实际蒸腾量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