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F火车站售票管理系统设计
关键词: 火车站售票管理、设计、开发
一个大型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设计指导思想,通过合理的选择数据结构,操作系统以及开发环境,构成一个完善的系统,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管理优势。现代化的火车站售票是集预定火车票、售票、退票、车次查询、报表及其他各种服务,车站售票组织庞大,服务项目多,信息量大,要想提高劳动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进而促进经济效益,必须借助计算机来进行现代化的信息管理。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本系统的设计总体线路。第二章概述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工具介绍,第三章和第四章对本系统进行了总体系统分析和设计,包括功能需求描述、数据库设计等内容。第五章介绍了本系统的具体实现。最后两章对本系统开发过程中结论及使用过程的体会进行了总结。
1火车站售票管理系统简介
1.1 系统问题的提出
一个大型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设计指导思想,通过合理的选择数据结构,操作系统以及开发环境,构成一个完善的网络系统,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管理优势。现代化的车站售票是集预定火车票、售票、退票、车次查询、报表及其他各种服务,车站售票组织庞大,服务项目多,信息量大,要想提高劳动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进而促进经济效益,必须借助计算机来进行现代化的信息管理。
MIS(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一般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
1. 以通信功能作为界面设计的核心
用户界面设计的关键是使人与计算机之间能够准确地交流信息。一方面,人向计算机输入信息时应当尽量采取自然的方式;另一方面,计算机向人传递的信息必须准确,不致引起误解或混乱。另外,不要把内部的处理、加工与用户界面混在一起,以免互相干扰,影响速度.设计MIS时,针对每一个功能,都要按照模块化思想,使输入、处理与输出分明,充分体现用户界面的通信功能。这样设计出来的程序不易出错,而且易于维护。
打印报表是MIS的必备功能之一,而且打印之前常常需要计算。计算与打印分开设计,虽然消耗时间,但易于整个MIS的维护。
2. 界面必须始终一致
统一的用户界面不会增加用户的负担,且可以让用户始终用同一方式思考与操作。最忌讳的是每换一个屏幕用户就要换一套操作命令和操作方法。例如在整个系统可以以问号图标表示帮助功能,以磁盘图标表示存盘功能,以打印机图标表示打印功能等。
3. 界面必须使用户随时掌握任务的进展情况
用户界面应该能够告诉用户软件运行的进度。特别是需要较长时间的等待时,必须让用户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如可以设计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几的任务进度条等。目前,Windows下的应用软件无论大小,其安装程序几乎均做到了这一点.开发MIS软件时,这一点值得借鉴。
4. 界面必须能够提供帮助
一个优秀的MIS软件应该提供在线帮助功能,甚至提供使用向导,这将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在多媒体环境下,以语言提示作为操作向导,不会干扰屏幕信息,是一个极佳的选择。
5. 界面友好,使用方便
多数MIS软件的数据输入量较大。对于一些相对固定的数据,不应让用户频频输入,而让用户用鼠标轻松选择。另外,开发者应编写一个错误实时记录程序,自动记录何日、何时、哪个程序出了何种错误。
总之,所开发的MIS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应使用户的数据输入量降至最低限度,同时也要减少用户的干预量。实践证明干预愈少,MIS系统的满意程度愈高。
6. 输入画面尽可能接近实际
如果某个电算会计的凭证录入画面是表格式的,可录入多条记录,而且与实际凭证一模一样,甚至连颜色都无异,用户在终端上录入凭证,仿佛用笔在纸上填写凭证,以增加人机结合亲和力。
7. 具有较强的容错功能
误操作按键连接等均有可能导致数据误录。巧妙地进行程序设计,可以避免此类因素造成的错误。例如,录入学生成绩时,可以对其范围进行限定,使用户无法输入0~100以外的数据;录入学生年龄时,不妨根据实际情况将范围限制在15~20之间。
MIS(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包括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维护与评价等5个方面。
(1)系统规划
管理系统的系统规划是企业战略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关于管理系统的长远发展规划。
(2) 系统分析
管理信息系统分析的任务,是在对现有信息系统进行详细的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充分描述现有系统的业务流程及所需处理的数据,并分析这些处理过程及数据结构的逻辑合理性,最后给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3)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的任务是依据系统分析工作得到的系统功能和信息需求设计的处理流程及相关数据类,确定新系统的应用软件结构。依据新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系统的硬件结构及系统软件结构,对构成新系统应用软件的每一功能模块给出其他实现的输入、输出及处理过程的设计。
(4) 系统实施
系统实施的主要任务包括硬件设备的购置、安装、依据系统设计的要求完成每一应用模块的程序设计、组装调试、系统测试、系统切换等。
(5) 系统运行维护与评价
系统运行与评价的主要工作包括新系统运行后的系统运行和维护运行管理及对新系统从目标、功能、性能及经济效益方面的评价。传统手工的车站售票管理,管理过程繁琐而复杂,执行效率低,并且易于出错。通过本系统,我们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管理和快速查询,实现了车站售票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这样不仅减少了管理工作量,还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1.2 本系统的研究路线
随着我国交通的发展,简单的火车站售票管理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如何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火车站售票的管理水平,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想提高火车站的售票管理水平,必须提高火车站管理的意识。只有以高标准,高质量的火车站售票管理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利用高科技手段计算机管理系统来提高火车站售票管理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火车站管理的信息化与科学化,已成为现代交通的重要标志。。传统的方式通常采用广播发布方式,随着信息量的增加、客流量的增加,噪音分贝成级数增加,车站越来越成为一个噪音污染严重的场所,改变传统的信息发布方式,让车站成为一个更加舒心的工作、休息环境正越来越变得迫切。随着现代公众的文化水平的提高,采用文字、图片的方式已经成为一种可能。该系统针对市场需求设计出可靠实用的车站信息管理及发布系统方案,实行模块集成方式,根据不同需求实际配置,适合大中小型各类车站
目录
1.1 系统问题的提出......................................................... 4
1.2 本系统的研究路线....................................................... 6
2 火车站售票管理系统工具介绍.......................................... 7
2.1 Visual FoxPro 6.0特点介绍............................................... 7
2.2 Visual FoxPro 6.0数据库基本理论......................................... 9
3 火车站售票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13
3.1 火车站售票管理系统功能需求可行性分析.................................. 13
3.2 火车站售票管理系统功能目标需求........................................ 14
4 火车站售票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16
4.1 模块总体设计.......................................................... 16
4.2 数据库总体设计........................................................ 16
5 火车站售票管理系统详细设计......................................... 18
5.1 模块详细设计.......................................................... 18
5.2 数据库详细设计........................................................ 20
5.3 具体实现过程.......................................................... 22
5.3.1 登陆界面编码设计................................................. 22
5.3.2 售票界面编码设计................................................. 24
5.3.3 查询界面编码设计................................................. 27
5.3.4 管理界面编码设计................................................. 29
5.3.5 基本信息界面编码设计............................................. 32
5.3.6 统计界面编码设计................................................. 33
6 火车站售票系统测试与维护........................................... 35
7 总结............................................................ 35
致谢............................................................... 37
参考文献........................................................... 39
附录1软件使用说明书............................................... 39
附录2源程序代码...................................................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