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绪论----------------------------------------------------------------------------------2 第二章 系统分析概述----------------------------------------------------------------------3 2.1系统的初步调查-------------------------------------------------------------------3 2.2系统的可行性分析----------------------------------------------------------------5 2.3系统开发步骤----------------------------------------------------------------------5 2.4目前我国计量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6 第三章 系统的规划-------------------------------------------------------------------------6 第四章 系统分析与概要设计-------------------------------------------------------------7 4.1 系统的初步调查------------------------------------------------------------------7 4.2 系统的经济可行性---------------------------------------------------------------8 4.3 系统的详细调查------------------------------------------------------------------8 4.4 系统逻辑模型的提出------------------------------------------------------------9 第五章 系统详细设计---------------------------------------------------------------------12 5.1系统设计的依据-----------------------------------------------------------------12 5.2系统模块设计--------------------------------------------------------------------12 5.3 系统代码设计准则--------------------------------------------------------------13 5.4 系统数据库设计-----------------------------------------------------------------14 第六章 系统实现与编码-----------------------------------------------------------------17 6.1开发平台的选择-----------------------------------------------------------------17 6.2开发工具的选择-----------------------------------------------------------------18 6.3程序设计(部分逻辑及代码)-----------------------------------------------19 6.4程序测试--------------------------------------------------------------------------25 第七章 系统的运行与维护--------------------------------------------------------------25 7.1系统的配置-----------------------------------------------------------------------25 7.2系统的运行-----------------------------------------------------------------------25 7.3系统的维护-----------------------------------------------------------------------28 参考文献:---------------------------------------------------------------------------------30 一般说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可以划分成总体规划、系统开发和系统运行三个阶段,其中系统开发阶段还可进一步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等工作环节。上述各个阶段排列成一个严格的线性开发序列,在每个工作阶段均产生完整的技术文档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指导和依据,每一阶段都应对文档进行评审,确信该阶段工作已完成并达到要求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同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能轻易改变前面经过评审的成果。 上述开发方式的主要优点是便于开发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并且可大大降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复杂性。国内外许多系统开发的实例都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开发方式。 国外曾有人对一些软件项目开发各阶段的工作量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在开发过程中各工作阶段所占全部工作量的比重分别达到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编程:模块调试:系统调试=20%:15%:20%:25%:20%。由此可见,程序编写在开发工作中只占很小比例,而调试工作却占整个开发工作量的一半左右,因此“系统开发就是编程”的习惯说法显然是片面的。另据统计,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三个阶段中,总体规划和系统开发阶段的工作量约占整个工作量的2/3,而运行、维护阶段要占1/3,这说明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后,仍应十分重视它的维护工作,以便使系统不断完善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2.4目前我国计量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现代管理的核心是决策,决策的基础是信息,决策的形成过程就是信息的收集、加工、分析和利用以及新的信息形成的过程。信息活动是管理活动的支柱。信息处理能力和水平,是管理者和管理机构的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使管理日趋程序化、规范化和现代化。那么,我国计量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我国的计算机应用于企业管理,只是在70年代以后才逐渐开展起来的。计算机在我国管理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计算机水平普遍较低,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尤其是计量管理的计算机化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今天,计算机在计量的日常管理中仍然没有被广泛普及,只是在计量检测方面发展较快。 目前我国绝大数企业对计量器具的管理还停留在手工、半手工操作,从填写量具卡片,到填写量具总帐;再从填写周期通知单,到填写抽检通知单等工作都是由手工完成,这样对于个拥有几千支量具的企业来说,不仅繁锁、效率低,易出错,而且缺乏计量器具管理的一些基本手段,如:统计应检定数,确定车间量具数,及计算三率(周检率、抽检率、周检合格率)等,这给计量器具管理造成了不便。虽然许多计量部门已经引入了计算机,但由于没有经过正规培训或基本素质较低等原因,他们往往只用来打字、打表格或当个计算器使用,这样计算机的利用效率就很低。虽然也有少数企业使用了一定的计量管理软件,但是由于没有全面调研,也没有科学的理论支持,设计模型也不完整,多用FoxBASE编写,只能工作中DOS环境下,无法实现WINDOWS环境下友好的图形交互功能及丰富的软件支持。且功能较简单,无法实现全面、动态管理。 计量管理中所涉及的主要实体集及其属性如下: 标准器具{器具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工厂,出厂编号,到厂日期,使用单位,检定单位,检定周期,检定日期,下次检定日期,是否停用,停用标志,停用日期} 万能量具{计量编号,器具名称,器具类型,制造工厂,出厂编号,计量单位,型号规格,分度值,到厂日期,使用单位,检定单位,检定周期,检定日期,下次检定日期,ABC管理,检定标志,是否强检,是否停用,停用标志,停用日期} 单位代码{单位代码,单位名称} 量具代码{量具代码,量具名称} 量具类型{类型代码,类型名称} 逻辑结构设计 实体——联系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结果如下所示: 标准器具(器具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工厂,出厂编号,到厂日期,使用单位,检定单位,检定周期,检定日期,下次检定日期,是否停用,停用标志,停用日期) 其中出厂编号是此关系的主关键码。 万能量具(计量编号,器具名称,器具类型,制造工厂,出厂编号,计量单位,型号规格,分度值,到厂日期,使用单位,检定单位,检定周期,检定日期,下次检定日期,ABC管理,检定标志,是否强检,是否停用,停用标志,停用日期) 其中器具编号是此关系的主码。 单位代码(单位代码,单位名称) 量具代码(量具代码,量具名称) 量具类型(类型代码,类型名称) 物理结构设计 物理结构设计的原则如下: (1) 尽可能的减少数据冗余和重复。 (2) 结构设计与操作设计相结合。 (3) 数据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基于以上设计原则,本系统中相关数据库表结构设计举例如下: 万能量具表 字段名 标题 类型 宽度 小数 wnlj01 计量编号 字符型 6 wnlj02 器具名称 字符型 12 wnlj03 制造工厂 字符型 10 wnlj04 出厂编号 字符型 10 wnlj05 计量单位 字符型 2 wnlj06 型号规格 字符型 12 wnlj07 分度值 字符型 5 wnlj08 到厂日期 日期型 8 wnlj09 使用单位 字符型 10 wnlj10 检定单位 字符型 14 wnlj11 检定周期 数值型 2 0 wnlj12 检定日期 日期型 8 wnlj13 下次检定日期 日期型 8 wnlj14 ABC管理 字符型 1 wnlj15 检定标志 字符型 4 wnlj16 是否强检 逻辑型 1 wnlj17 停用标志 字符型 4 wnlj18 停用日期 日期型 8 wnlj19 量具类型 字符型 8 wnlj20 是否停用 逻辑型 1 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恢复 信息数据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资源,因此保证数据库的安全可靠、正确有效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都有提供了一定的数据保护功能。数据库保护也称为数据控制,主要包括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数据库的恢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