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教学工作中,每节课四十(或三十)分钟,课间休息十分钟,按照“铃声”上课—下课—休息,这是学校作息的规则,规则赋予教师和学生上课和课间休息的权利,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执行规则中保障教学的正常秩序。按时下课是一节课中最后的一个教学环节或教学段落。下课铃声响后,教师有意或无意地延长下课时间,不按时下课,这种现象称之为拖堂。课间休息本是学生的权利,这不仅是为了保证下堂课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更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不管处于什么目的而拖堂都是一种违规行为。教育部2008年9月4日印发的《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也明确提出:任课教师要按时下课,做到不拖堂,不利用各种方式变相占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不随意多留课外作业。” ① http://www.paper51.com
一、当前小学课堂存在的拖堂现象 paper51.com
教师拖堂是一种违规行为,但为什么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小学校园中或多或少都存在拖堂现象呢?笔者到小学校园里随机地听了105节课,其中出现拖堂现象的有35节课,拖堂率大约占了33.3%。这些拖堂现象中,有些教师拖堂少则两三分钟,多则几乎占去了整个课间休息,有的甚至当下堂课的教师已经随着上课铃声踏进教室,而上堂课的教师还未退出教室,仍对学生滔滔不绝的进行着教学。为了进一步对小学课堂拖堂现象的分析,笔者对在职的小学教师进行了访谈。访谈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有五个:一是“老师您有过拖堂现象吗?”二是“老师您经常拖堂吗?”三是“老师您在什么情况下会拖堂?”四是“老师您是怎样看待拖堂现象的?”五是“老师,学校有没有明确规定不能拖堂?”根据对访谈记录的整理,笔者了解到其实拖堂教师自己已意识到拖堂这一现象是不可取的,它能带来种种弊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影响教学质量和师生关系,不利于学习质量的提高等等不良后果。因此,教师自己本身是不愿意拖堂的,只是有些时候教师仍会不可避免的出现拖堂现象。为什么老师的想法和表现出来的行为不一致呢?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对课堂偶发事件的驾驭能力不强、教师对课堂教学随意性大加上教师自身的某些习惯等种种原因,恰好在课堂最后一分钟圆满结束的概率是很小的,教师想拿捏时间,“主体”未必同意。教学任务完成的早了,自然不拖堂,任务正进展到关键处,却下课了,能否当机立断,毅然结束呢?有些拖堂教师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上课没传完道、授好业、解尽弟子之惑,岂可擅离神圣的讲台?还有些拖堂教师认为拖堂这几分钟,时间不长,讲不了太多的内容,但尽量多讲一点,日积月累也能积少成多,因此他们经常加班加点。但拖堂现象真的能达到教师的预期目标吗?笔者认为事实未必如此。 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