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我国社会,提倡性别平等受到政策法规的保护,不受性别歧视的个人发展渠道呈现良好的构建模式,然而,我们仍能看到多种工作环境体制中性别不平等因子的存在,仍能感受到性别歧视的存在。这其中,社会人们的性别主流观念成为主要制约因素。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在现行的小学教育体制下,教师是与小学生发生较多交际的一个社会群体,对小学生的社会性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反映出来的价值判断、给予学生的评价以及期待都或多或少地带有性别色彩,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在实习期间,笔者有观察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刻板地看待学生性别能力,因学生性别有不同性别期待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发生往往是教师自身不易发现的,或说是往往易受到忽视的内容。把这些现象统归到教师性别刻板观念范畴,通过结合现代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以及对社会文化的思考可以来解释分析教师的性别刻板观念成因及其对教育教学所造成的影响。社会在发展,在要求真正实现性别平等的时代需要观念的陈新、性别知识理论的研究与学习来支撑起讨论和实践性别平等的平台。作为教育者的小学教师更应该时刻检视自身是否存在刻板的性别观念,以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意识来看待社会性别、关注小学生性别能力的发展,培养小学生多元的性别性格特质,并鼓舞小学生们树立起不因生理性别因素影响的情趣志向和职业意向。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一、何为性别刻板观念 copyright paper51.com 在心理学中,广义的观念是一切心理反映形式的总称。狭义的观念和表象同义,包括由早先知觉而来的感性形象的再现和由原初形象组合而成的新的观念整体[1]。那么对于性别观念的解释就可以理解为是“人”这一客观主体对特定性别形象的主观意识。性别观念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明确表示的对男女的认识和看待态度,二是在与不同性别交往行为中所表现出的用于支撑自身具体行为的观念。而 “刻板”,根据社会学的解释,是指对社会群体不准确和简单化的见解,致使旁人依此对其有固定的看待[2]。按照这个定义,性别刻板观念则可以理解为是人们对男性和女性的一些固定看法,这其中就包括着对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对性别差异的先天定论(认为性别差异由生理性别或生物因素决定)。例如对男女气质的看法是:作为男人就需要具备男性化特质,如独立、理性、主动、有自信等。作为女人,则需要拥有细腻、感性、乖敏、柔弱这些女性特质。或者说,人们总会在同一情境下对男女行为有不同要求和评判的标准,以及由此产生性别角色偏见。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二、教师的性别刻板观念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体现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小学生在接受小学教育的过程中会与教师产生许多的交流与接触,这些交流的方式、交流的内容无不渗透着双方的思想和观念。而由教师性别观念反应出的对男女生性别角色的期望,对性别角色行为的预期都会不期然地被学生感知到,并且也会相应地反应到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来。6~7岁是我国多数儿童小学学龄的起点,在此之前他们主要从家庭中获得性别信息,并在学前期使得性别认识趋于稳定,而这一时期却恰是儿童刻板性别角色向灵活性转变的关键时期[3]。假使步入小学后,教师沿用的也是一套刻板的性别观念来看待小学生的性别角色发展,并进行督促和引导的话,那么将是不利于儿童性别角色向灵活性转变的。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性别刻板观念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教师也是社会人类群体中的子群体,性别刻板观念的生成是在所难免的。然而,因教师承担着特殊的工作,他的思想、学识、行为等等一系列内部存储和外部反应都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不可否认传统的性别刻板观念在教育指导孩子学习社会性别习俗规范时所起的积极作用,然而,在现代社会,更多的时候成人却因胶着对性别行为规范、性别差异的刻板理解而无法正视不符合性别刻板印象的事物的存在,致使性别平等不能真正体现到各个领域。 paper51.com 那么就教师性别观念中对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对性别差异的刻板理解体现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那些方面呢?下述,笔者将结合自身在实习过程中观察所得以及一些相关研究论著来对其进行描述和讨论: copyright 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