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处理学生的告状事件,是小学班主任班级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不仅涉及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而且对小学生明辨是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对健康班集体的形成和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直接而重要的意义。研究指出,“刚入学的儿童虽然已经步入学校,却不可避免的延续着幼儿时期的一些心理发展特征。此时的儿童对是非、善恶的判断能力弱,还处在以成人为标准的阶段,对成人的依赖开始从父母的同一转向对老师的同一,明显地表现为对老师权威的服从,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打小报告”。[①]笔者根据教育实习时处理学生告状事件的经验,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对小学生产生告状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小学班主任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原则,总结出小学班主任对学生告状事件的处理建议,同时初步提出小学班主任在处理学生告状事件时应注意的问题。 paper51.com 一、小学生产生告状事件的原因 http://www.paper51.com 分析学生告状的原因,是小学班主任处理学生告状事件的首要步骤。班主任应从事件的整体上分析学生发生告状事件的内在原因,透彻分析学生告状事件的因果关系。小学生告状事件形成和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既有家庭的,也有社会的;既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笔者基于相关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总结出小学生告状事件的产生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copyright paper51.com (一)小学生自我中心性的影响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小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低,道德评价能力,道德行为习惯容易变化。一般说来,他们还缺乏自知之明,还不能独立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不能区别自己和别人的观点,还没有从一个角度或多个角度去审视、理解和对待他人的意识,单纯地认为一切都与他们自己有关,以自己的感知、情绪和意愿为中心,对周围所发生的事件,只能单方面地从自己的认识和立场看待,从自己的视觉去理解,不能兼顾他人的利益。因此,在集体活动中,小学生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意见不一致的事,而他们自己又不能独立地对这些事情做出准确的判断,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便会找班主任做“裁判员”。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二)小学生自我防御本能的影响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自我防御是人天生就有的本能。当人受到外来侵害时,会采取一切自己可能做到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小学生也不例外。然而作为未成年的小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当他们的利益受到侵犯而又力不足以保护自己时,就会寻求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成年人,在学校里,自然会去找班主任。所以,小学生频频告状,其原因之一也是出于人类防御外界伤害进行自我保护的本能。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三)小学生道德判断“他律”性的影响 copyright paper51.com 小学生的道德判断是从以依靠他人的评价为标准逐步发展到以自己的独立见解为标准的,即从“他律”发展到“自律”。有研究表明,5—7岁的小学生对成人不公正的惩罚,多持肯定态度。这就说明小学生的道德判断受成人的影响极大。在学校里,小学生就特别看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意见,往往把班主任当作道德标准的化身,视班主任为权威,以班主任的标准为自己的标准,班主任说是好的或是受到班主任称赞的行为就是好的,班主任说是不好的或是受到班主任责备的行为就是坏的。在小学生眼里,谁要是触犯了班主任说的这些“标准”,那可是大事,必须要告诉班主任。这种道德评价的“他律”性,必然导致了小学生爱告状的特点。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四)家长教养方式的影响 paper51.com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行为对小学生的影响极大。当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里,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呵护,会对孩子灌输“被欺负了,就去告诉老师”的思想。孩子听了父母的“交代”,当自己利益受到侵害时,便会第一时间去告诉班主任。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五)社会环境的影响 http://www.paper51.com 小学生的好奇心导致他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好奇,很容易受到周围事物隐形的感染,会下意识地进行模仿。例如,当他们在生活中或电视上看到有同学通过向班主任告状争取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从“告状”这一事件中得到了好处时,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就会有意识地进行模仿。当他们看到其他学生的利益因为“告状”而得到维护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便也学着去“告状”。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小学生发生告状事件的原因多种多样,通过对学生产生告状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有利于小学班主任正确处理好学生的告状事件。 http://www.paper51.com 二、小学班主任就学生告状事件的处理建议 http://www.paper51.com 《小学思品课程标准》要求学校结合日常事件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告状事件也从侧面反映出小学生的品德,那么小学班主任该如何结合学生的告状事件对其进行品德教育并正确处理学生的告状事件呢?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一)初步分析学生的告状事件,弄清告状事件的类别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分析学生的告状事件在小学班主任对学生告状事件的调查中起着定向作用。小学班主任应根据所掌握的和初步了解到的情况,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进行一番分析研究工作,以对学生的告状事件及问题有一个清醒的思路和判断。小学班主任要对已掌握的一些基本事实的有关情况,结合学生的告状内容,进行初步地分析研究,以大致弄清学生的告状事件属于什么类别的事件,掌握问题的要害,把握问题的性质。已有学者在对小学生告状行为的研究中指出,小学生告状事件的类型主要有求助型、检举型、表现型、妒忌型和报复型等。弄清学生告状事件的类别,有利于小学班主任对学生告状事件的不同类型进行不同的分析,从而抓住学生“告状”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对于求助型的告状事件,班主任要区别对待,如果学生确实遇到了困难,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班主任要对他们表示关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不过,如果班主任每次都包办处理的话,会淡化学生自主处理同学间纠纷的意识,不利于学生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的发展。所以,对于这类型的告状事件,班主任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如可以告诉学生“你看可以怎么做”或“你自己有没有办法解决”等;对于检举型的告状事件,班主任要依据事实对犯错学生进行教育,使其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于表现型的告状事件,班主任要先分析学生表现的目的,判断所产生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对于正面的,可给予适当鼓励使学生继续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对于负面的,班主任要及时纠错,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对于妒忌型的告状事件,班主任的态度要明朗一些,对学生的“告状”要有正确的认识,让学生的心理慢慢转变;对于报复型的告状事件,班主任要慎重对待,处理时态度要委婉些,否则会导致学生消极情绪的蔓延,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