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无忧网提供: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设计|计算机毕业论文
栏目导航 小学教育理科 小学教育文科 代写论文

减负:教育职责理性回归的契机

“减负”是从中央到地方的一项教育决策。“减负”的开展实施并非偶然,而是中国基础教育走到今天的必经之路。对“减负”的研究在中国教育界并不少见,笔者从近几年的有关“减负”的研究文献中看到更多的是关于“减负”的界定、思考及应对措施。但是,对于“减负”与教育职责之间的关系探讨却相对较少。因此,笔者认为,对“减负”背景下教育职责的理性回归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笔者着重于从理性的角度对“减负”背景下学校、家庭及社会的教育职责回归作理论探讨。以期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社会人士关注“减负”、关注“减负”实质、关心“减负”背景下的教育职责回归。

http://www.paper51.com

一、教育职责的应然状态 http://www.paper51.com

“应”,是应该、本来的意思;“然”,是如此、这样之意。所谓应然是指事物应该抑或本来的存在形态。“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在本文中,笔者所谈的教育职责并非法定意义上的教育职责,而是教育本身所能承担的责任,即教育职责是针对教育对象、学习的主体——学生负责。“所谓教育职责的应然状态是指教育本身所能控制的内在因素,教育必须对此负责;但对于教育本身所不能驾驭的因素,教育不必也没有能力对其负责。”它主要包括两方面:从教育的本质上来讲,教育职责的应然状态旨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可持续发展,而非智育为主导的知识累积与技能训练;是以促进作为“人”的学生的发展,实现“仁”的教化,而非获取功利。从践行教育活动的承担主体来讲,教育职责的应然状态是家庭、社会、学校共同参与和共同承担教育职责,并非学校为主导,家庭、社会为辅助机构;其教育职责的履行是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协作实现的,而非学校主体下的家庭、社会教育承包责任制。 paper51.com

纵观整个教育发展史,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人们对于教育职责的认识都跨越了时空、种族、信仰,而在无需讨论交谈的状态中达成了共识。即教育的职责在于把人类世代积累起来的文化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智慧、才智和品德,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素质得到提高,成为能够传承社会文明和推动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人。可见,教育的职责是培养人。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在学校没有大量及大规模出现以前,人们的教育主要在家庭和社会的交往中进行,其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德才兼备,品学兼优为主。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职责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它们共同担起教育的职责,共同为孩子及青少年的教育及健康成长负责。教育职责的履行由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承担是不言而喻的。在学校大量及大规模出现以后,国家及社会力量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社会规范来明确人们的教育职责,但是由于受功利教育的影响,这些都只停留在形而上或是生硬的法律条款上,在实践层面上的教育职责没能很好地践行,特别是正值社会转型期的初等教育尤为明显。教育职责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发生了错位,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职责的担当程度出现了失衡。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二、教育职责的错位 copyright paper51.com

自从学校大量及大规模出现后,教育职责的本质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教育职责的应然状态正在被日益增长的经济一天天同化、吞噬,真正的教育正在一天天消影,教育的核心由道德转向了知识积累与技能训练。这其中主要表现为:学校过多承担了“教育职责”,但没能很好地践行教育职责;家庭和社会主动放弃教育职责抑或成为学校教育的“承包机构”,将家庭、社会的教育职责转嫁到学校教育中,使得教育职责的错位现象愈演愈烈。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一)学校的教育职责错位 http://www.paper51.com

教育的职责是培养和完善学生的人格,但是在实践教学中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知识掌握及技能的训练中。很多时候教育甚至成了各群体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这些都导致实践中教育职责的错位。 copyright paper51.com

1、学校教育过度专注于学生的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 copyright paper51.com

尽管素质教育的改革已经开展多时,但不管学校领导还是老师、学生都同样徘徊在应试教育的老路上。现在的学校教育过度热衷于考试与技能训练,盲目追求升学率。在应试教育主导的今天,学生的学习大都是围绕考试来进行的。考试成绩的好坏成为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主要标准,于是乎,家长和老师就想尽一切办法来增加孩子的分数。这反映在教学中就是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训练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生的情感、社交、身体健康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冷落。这样一来,试卷上方那可怜巴巴的阿拉伯数字就理直气壮地成为学生追求与竞争的目标和指标。学生在一种冠冕堂皇的学校氛围中成了教育的牺牲品,在一天天的锤炼中成为了学习和考试的机器,教育本身的教化职能没能得到很好地体现。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再者,学校绞尽脑汁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来迫使学生按着他们设计好的“人才模型”来训练学生,学生顺理成章成了学校这个训练营批量生产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主体为着各自的利益扭曲教育职责。学校为了赢得更多的学生,谋求更丰厚的收益;教师为了领导的青睐和物质的奖励;学生为了高水准的文凭和理想的工作。如此,“功利主义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工具,一种获得功利的手段,一种可以急功近利的捷径,一种强制性的活动。”其目的在于如何获得更多的利益,过程则成了“传输与灌授”,教育职责与物质利益便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种急功近利的知识观与教育观教给人们的是如何以利益追求为目的,而非如何实现人的教化。这种过度的重知识传递与技能训练在掩盖了教育本质的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教育的真正职能正在这种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天天渐行渐远,正如《学会生存》中提到的:“尽管这种呆板的、形式主义和丧失个性的考试制度给教育的每个阶段都造成了损害,但除了极少的例外和一些临时性的实验外,这种考试制度仍然到处都在采用”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2、学校对家庭、社会教育职责的亵渎与剥夺

copyright paper51.com

就目前而言,学校对教育活动的垄断和控制是比较严重的。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的国家,学校的存在本身使得大部分人逐渐丧失了控制自己学习的勇气与能力。“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学校对社会具有反教育影响,这种反教育影响不仅利用了人们对于教育的良好愿望,而且垄断了可用于教育的大量资源。这其中包括大量的人力与财力,这种对教育资源的垄断阻碍了社会中其他制度涉足教育领域。”如此一来,劳动、闲暇活动、政治活动、城市生活、甚至是家庭生活都很难使其自身进行独立的教育活动,而是将预期所需知识的获得寄托在权威的学校教育活动中,进而形成所要求的习惯。在这种大环境下,其他可行的教育活动和培养模式都在学校的权威中渐渐失去公信力,如此,越来越多的教育资源被用在了越来越少的教育上,形成了人们乃至社会对学校的无限依赖。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在人们对学校教育无限依赖的前提下,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义务教育的实施更是加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义务教育的存在本身便将社会划分为两个领域。即:某些时间、过程、治疗与职业被视为学校性的或教育性的。其余的则不是。这样,学校便拥有了划分社会现实的无穷力量,教育成了非世俗领域,而世俗世界则成了非教育领域”。很多家庭还有社会都中了这样的毒,他们对学校的功德深信不疑,很多家庭都从未设想自己的教育责任主动权。他们大都在一种约定俗成亦或是一种学校潜意识的能动作用下将自己的教育责任主动交给了学校。当然,有的是在自己认为没有能力或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以承担教育责任的前提下将教育责任主动权交付给学校。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他们都认为,学校应该且只有学校才能承担得起教育的神圣职责,他们从未怀疑过学校的教育职责前提与动机。在人云亦云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对道德教育开始质疑,对知识与技能训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追捧随从,致使教育职责的本质在很大程度上被蓄意曲解。

paper51.com

再者,由于学校教育公信力的深入人心,形成了人们对学校是权威教育机构的认识盲区,人们在一种相互吹捧盲目追随的意识状态中将学校看成了接受教育的“最佳选择地”。在这种情况下,真正有能力履行教育职责的社会其他机构或是有能力对子女履行教育职责的家庭都被质疑,有的甚至自身也开始怀疑自己。“他们都把个人自行整治视为不负责任的行为,都把个人自学看作不可靠的学习途径,他们甚至认为未经行政当局资助的社区组织本身具有攻击性与破坏性”。在此种社会氛围中学校对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职责亵渎正以排山倒海的阵势压倒一切阻挡势力与抵抗的声音。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分隔线----------------------------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