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无忧网提供: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设计|计算机毕业论文
栏目导航 小学教育理科 小学教育文科 代写论文

小学教科书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一、引言

教育的功能之一是文化的传承,而教科书正是这种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把人类最基本的文化,包括传统习俗、道德规范、价值观点、审美情趣、认知成果等人类文化精粹,经过精致、简约、系统的编制后传递给受教育者。而语文教科书中人物的情感、行为方式、道德品质、价值取向、人格特征等体现着社会的主流文化和主导价值取向,都会传递给学生,特别是人物具有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更能感染学生。因此,语文教科书的人物对学生尤其是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小学生的思想、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copyright paper51.com

为了深入了解教科书所传达的情感、道德品质、价值取向等,笔者选择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编著的全套语文教科书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分析,两套教科书各12册,适合小学一至六年级教学之用,在全国各地使用都较为广泛,影响较大。此外,笔者对这两套教科书比较熟悉,方便进行比较。 paper51.com

二、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copyright paper51.com

研究中,将通过对两套教科书人物形象的异同点及隐含着的价值取向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更为清楚、透彻的把握教科书内容,并且较为清晰的看到筛选背后的价值取向,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和理论的理解。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比较的范围是24册教材中以写人为主的课文中所塑造、呈现的人物形象,包括人物的性别、国别、年龄层次、所属年代以及职业、是否知名、形象特征、道德品质。列入统计范围的,是选取课文中最能体现课文思想倾向的一人作为统计对象,若人物形象无主次之分则都列入统计范围。若课文中人物是以群体出现的且在思想上没有明显差异的作为一人计入统计,若性别不同,则作为男女各一人进行统计。研究的比较分析不包括写事、诗、童话故事等课文中涉及的人物形象。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二、教科书人物形象比较分析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一)、人物性别比较 paper51.com

人教版中人物共有260个,女性人物68个,占了总人物的26.2%,而男性人物共有192个,占总人物的73.8%。苏教版中人物共有216个,女性人物43个,占了总人数的19.9%,男性人物173个,占总人数的80.1%。(如表1所示)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表1、两版教科书人物性别比率统计表

http://www.paper51.com

女性人数 copyright paper51.com

比例

paper51.com

男性人物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比例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人教版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68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26.2%

copyright paper51.com

192

http://www.paper51.com

73.8%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苏教版 copyright paper51.com

43 copyright paper51.com

19.9% paper51.com

173 paper51.com

80.1%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总体来看,两版教科书女性人物均少于男性人物,这一数量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不同性别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分量与地位的差异,至少在教科书编写者心目中的差异。教科书中的人物男性以为主,人教版中男性占73.8%,苏教版中占了80.1%,从教科书中折射出了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关系。 paper51.com

形象塑造渗透特定观念,教科书书中人物的职业具有倾向性:男性多从事重要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例如: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发明家、领导等,而女性所从事的则更多体现情感色彩和辅助性的职业,例如:小学教师、服务人员等。教科书中的人物在能力方面也存在着倾向性:男性往往是知识渊博、能力高超,而女性多表现出无知、孤陋寡闻。绝大多数女性都是以配角、辅助男性的角色出现的,以衬托男性形象的高大与博学,女性活动范围基本围绕家庭。这与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不谋而合,较少出现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女性角色。在统计中,科学家、艺术家领域中出现了男性一统天下的局面。只有人教版出现了居里夫人一人科学家,显示出在高端科学、艺术领域的明显男性倾向。领导人统计中,男性占到几乎全部,仅有苏教版花木兰一女性,但其身份还以男性为前提的。

http://www.paper51.com

孕育社会文化之中的教材文化,对于个体及社会群体性别角色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美国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接触性别公平化教材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有可能具有以下特点:(1)具备无社会性别偏见的人类社会知识;(2)具有更开放的思想以及更准确的性别角色行为;(3)倾向于模仿教材中所表现的性别角色行为。”[①]相反,如果教材传递带有性别偏见的负面信息,那么学生天天感受着女子生活的价值低于男子,女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会下降。两版教材中都反映“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主女从”的性别偏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映,学生接触了带有性别偏见的教材,结果又再生和强化了社会性别偏见的观念,影响了学生对所属社会性别的认同和归属感。在现代社会,女性科学家、艺术家比比皆是,女性领导人也不罕见,只是这种当代社会意识形态并没有体现到孩子们的课本里。这对于尚未涉世、辨别能力较低的女小学生来说,课文所流露出的错误印象容易使小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甚至认为自己的能力先天低于男性,从而降低自己的要求,因而,不利于他们自我意识发展。另一方面,男生也容易滋生性别优越感,错误的性别的意识。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分隔线----------------------------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