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期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他国文化包括节日文化进入中国。正逐渐改变着当代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观念和思想行为方式。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崇尚自然的哲学情怀、追求和谐的核心价值理念、渗透其中的传统美德以及期盼团圆的民族情结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出现日益淡化、不断变异的趋势,走向了边缘化。不同季节,不同特色的传统节日,对于焕发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建设文明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中秋文化为研究对象,追溯了中秋节的由来与演变的过程,并通过对中秋文化内涵的探讨,进一步挖掘出中秋节日中蕴含的生生不息、团圆和谐的民族精神。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中秋;现代内涵; 传承; http://www.paper51.com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产生于中国农业社会,是一项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它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与思想精华,是我国人民的劳动创造和结晶,保留着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是民众共同创造的精神文明的积淀。而在传统节日遭遇严峻挑战的今天,挖掘和发扬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极其重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含义及特征 http://www.paper51.com (一)传统节日的含义 copyright paper51.com 所谓节日,“ 主要是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时日。”[①] 节日的形成,有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这我们可以从节日的定义看到:一是有相对固定的节期并成周期性的循环;二是节期中有特定的民俗活动。纵观中国的节日,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生的,都是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来进行的,如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十月一日国庆节、九月十日教师节等。三是具有鲜明的农业生产文化特色。产生于农业社会的传统节日,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大量传统节日的产生、仪式活动的举行都充分体现出农业生产的需要。节日是为了适应自然、社会、经济及人们的内心需要而在社会生活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不仅呈现反映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更体现当下的人生观、世界观及相应的价值取向。而这些必须以一定的文化载体得以体现,节日正是以民俗活动为其载体。 copyright paper51.com (二)传统节日的特征 copyright paper51.com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唯一标志,而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和传统文化有共通之处。但传统节日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也具有了自己的个性,它以实态的生活面貌出现,以节日的习俗活动为其文化的载体。傅漩琼先生提出了动态研究的观念,他在《唐代诗人从考》:“文学的发展是动态的,是因为它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变迁;对节日民俗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民俗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只有这样,它才能在一定范围内延续下去,以至于在千百年后,我们依然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久远的文化遗迹;而同时,它又必须不断地变化革新,将社会文化中的新因素吸纳进去,这样才能保证人们对于习俗的认同。但节日民俗的流变,又不同于文学史的发展,它以一种生活实态的面貌展现,而不是如文学那样有作品可以留存至今。”[②] 尽管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节日文化,并有相关的学术著作,但是节日文化的传承绝不是紧靠记载就能延续下去的,也不是一小部分人能够为继的。在生活中产生节日,那么节日的保持和发展也必然在生活之中。 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