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县高平乡是一个典型的彝族乡,全乡有四个村委会,总人口有3546人,彝族人口有3518人,占全乡人口的99.2%。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峨山县城有三十多公里,交通闭塞,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极其缓慢,近十年来,高平乡教学质量居全县最末,教育改革实行了近六年,收效甚微。由于高平乡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意识和语言习惯,高平彝语具有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不同的独特性,还有整个高平乡的地方彝族语言环境,给高平乡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此,弄清总果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实效性的策略,对于高平乡小学生学习语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http://www.paper51.com 一、高平乡及总果小学语言环境的现状 copyright paper51.com
峨山县高平乡彝族属彝语南部方言的聂苏支系,彝语方言作为当地交流思想的语言工具,这种以地方彝族语言作为人们表达思想的工具有着浓郁的地方民族意识和悠久的历史。在走访调查中,笔者走访了全乡四个村委会进行访问,在回答‘你们彝族人在一起,为什么一定要用彝族语言,不用彝族语言交流对你会有什么影响’这一问题时,被调查的彝族人回答的几乎一致,那就是:用彝族语言,证明你是彝族人,你没有忘记自己是彝族的后代,互相之间有一种亲切感,容易沟通;如果你是彝族人,用汉语和他交流,他会认为你不尊重他,忘记自己是彝族人,他就不理你,甚至看不起你。这种对本民族及本民族语言具有深厚感情的意识形态,是经过长期的发展而形成的,这种浓郁的地方民族意识对汉语有一定的排斥性,并不是彝族人民习不习惯用汉语表达的问题。由于长期使用彝族方言交流,以彝族方言代替汉语,就形成了大多数人只会讲彝族语言而不会使用现代汉语交流的语言环境,这种特定的彝族语言环境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http://www.paper51.com 总果村委会是高平乡彝族气息最浓,也是整个高平乡在地理条件、交通条件、资源等方面毫无优势的一个地方。总果完小建在距总果村寨300米左右的北面山坡上,现有1年级~6年级学生110人。在这110名学生中,彝族学生占到了99.5%,哈尼族和汉族学生只占0.5%;生源也就是总果村及附近的几个小村子,这些村落的人家居住比较分散,几乎是一座山上一户人家,大多村子离学校较远,80%的学生都在学校寄宿。从总果小学的教师来看,全校共有教师10人,本乡彝族教师有8人,占全校教师总人数的80%,其中,中老教师有3人,占彝族教师的30%,青年教师有7人,占彝族教师的70%。2009年11月,在一次访谈中,在回答‘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用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的问题时,有73%的教师回答“没有”,有27%的教师回答的是:要看谈话的对象,如果谈话的对象是讲高平彝语,那自己也讲彝族方言,如果谈话的对象是讲普通话,自己也就用普通话。在‘你在课外是用普通话和学生交谈还是用高平彝语和学生交谈’这个问题中,有68.5%的教师回答是用高平彝语,仅有22.5%的教师回答用普通话和学生交谈。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语文学习应该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里才能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得到提高。从以上的材料可以看出从社会环境到校园环境总果小学都没有形成良好的语言环境,尤其是教师,还没有形成一种用现代汉语表达思想的观念。教师与教师用高平彝语交谈,教师与学生也用高平彝语交谈,这就让学生无形中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我们的交流的语言工具是高平彝语,高平彝语比普通话更重要,普通话只是在课堂上用,而高平彝语运用得更广泛。从而学生在校园里也用高平彝语进行交流,使那些想用普通话表达的学生没有训练的普通话环境,从而使语文教学遇到了由一种地方语言带来的麻烦。学生学习现代汉语一方面是要承受来自社会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是没有良好的普通话环境。学生回到家里,用普通话和父母交流的机率为零,在学校里,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用高平彝语进行交谈,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四十五分钟之外,就再也没有适合自己锻炼普通话表达的语言环境。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