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同伴关系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伴在儿童社会化和身心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同伴交往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环境,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尊、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利于促进其社会化及心智的发展。大量研究发现,儿童同伴关系一旦建立,就会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对儿童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其影响程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与同伴交往水平及个人的价值取向。具有较高同伴交往水平的幼儿,自尊并尊重他人,能有效、恰当的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在解决冲突中以保持友谊为目标,努力争取与同伴平等,掌握较多的交往策略。 copyright paper51.com [关键词] 同伴关系 同伴交往 能力 培养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一、同伴关系综述 http://www.paper51.com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是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①]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学业的顺利完成以及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而不良的同伴关系有可能导致儿童学校适应困难,甚至会影响到成年后的社会适应。 http://www.paper51.com
(一)、影响同伴关系的因素: paper51.com 1、社会行为对同伴关系发展的影响。社会行为是指儿童在同伴交往中所发出的合作,友善等亲社会行为和侵犯和破坏等攻击性行为。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1)、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关系。 http://www.paper51.com 有关研究表明,儿童的合作、友善、亲社会行为与同伴接受成正相关,而攻击,破坏行为则导致同伴拒绝,在同伴接受性上有困难的儿童,往往会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和对外部世界的敌意倾向,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强了他们的攻击和破坏性行为,社会行为与同伴关系的这一交互影响,构成了社会性正常与定态发展的基础。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2)、儿童的社会行为与友谊的关系。 paper51.com
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研究发现,即使很小的儿童,其维持友谊的时间也比我们惯常思维所料想的时间要长,Paker和Seal将友谊关系的发展分成五类:循环、关系推进、关系疏远、关系平衡和没有朋友。[②]经历一次友谊循环的儿童,其行为既有吸引朋友的一面(如:会开玩笑,知道有趣的话题),也具有可能动摇友谊的一面(如:专横、攻击性、泄密)。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2、社会认知对同伴关系发展的影响: paper51.com 探讨社会认知和同伴交往的关系的研究最初是基于皮亚杰的角色扮演能力理论,该理论认为,在社会交往中要获得成功,儿童必须知道他人的观点并能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思想社会信息加工理论认为,那些在社会信息加工方式上有缺陷或有偏差的儿童与同伴交往时会遇到困难,进而受到同伴的消极评价,经过大量的研究,人们总结出社会认知方式与同伴社交地位的关系至少有三种可能的因果路径:(1)、儿童认识世界的方式决定了儿童的行为,进而影响到儿童的同伴关系。(2)、特殊的社交地位的获得,导致幼儿以不同的方式认识世界,如被拒绝儿童将体验到认知方式的改变,包括自我防御的归因和解决问题采取逃避的方式。(3)、儿童的社会认知也许保持了儿童不变的社交地位,如那些在同伴中有着攻击性声誉并被拒绝的儿童可能会把世界看做是充满敌意的地方,这种第一归因偏见使得他们以攻击性行为对待同伴,从而又强化了他们的社会声誉。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