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界定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文章已经有不少,但对“留守儿童”的定义却由于各学者对其年龄阶段划分的不同,而没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界定。本文中所说的“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因劳务原因流向户籍以外地区六个月以上时间,而孩子则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十八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copyright paper51.com 2、“留守儿童”监护类型的分析 http://www.paper51.com 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可知,外出打工的农民都会对留在农村的子女的生活做出一定的安排。而据监护者年龄层次和身份特点,可将“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分为四类:第一类是隔代监护型,即由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的监护方式。在父母均外出且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家庭,基本上采用这种方式。第二类是单亲监护型,指父母中有一方外出后,孩子与另一方单独留守的类型。单亲监护者中,又以父亲外出流动的比例大大高于母亲外出的比例。 第三类是亲朋监护型,即由孩子父母的亲威朋友来监护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尽管亲威朋友对孩子也非常关心,但是他们的关心主要体现在物质生活上,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心理、精神上的需要的关注相对较少。第四类是同辈或自我监护型,即年长的照顾年幼的或自己照顾自己的方式,人数比例不是很大且一般要在家庭中至少有一个孩子已上初中的时候才会发生。 paper51.com 二、永胜县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http://www.paper51.com 1、永胜县概况 http://www.paper51.com 永胜县地处丽江市中部,西距丽江古城103公里,北至宁蒗泸沽湖190公里,东过华坪直达攀枝花市174公里,南经大理至昆明516公里。金沙江自北向东环绕县境215公里,东西两支大山对峙,两山之间有一条长达百余公里的宽谷盆地和水域,即从北到南的三川坝、程海湖、期纳坝、金江坝,穿过金沙江直达片角宾川,显示第三叠纪中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的断层地堑。东支山间分布永北、羊坪及仁里河西部的六德、仁和、东风、东山等乡镇村寨,西支山间分布松坪、光华、大安、顺州、板桥、太极、涛源等乡的村寨。境内最高海拔3963米,最低海拔1056米,相对高差2900多米。复杂多样的地貌,北高南低的地势,形成独特的气候。永胜县总面积5099平方千米。境内居住着12个世居民族。除汉族外,万人以上的有傈僳族(51000余人),彝族(36000余人),千人以上的有纳西族(9200余人),白族(6000余人),傣族(5000余人),回族(4000余人)j。全县总人口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有35万人。全县共有高中4所,乡镇初中26所,镇、村小308所,其中有半寄宿制民族高小班13个,一师一校教学点118个k。近年来永胜县经济、社会和文化各方面都有很大发展。但由于永胜的特殊地理环境地势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导致永胜经济和教育仍然很落后。 copyright paper51.com 2、永胜县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copyright paper51.com 据统计,永胜县共有0-18岁的农村未成年人10.27万人,其中“留守儿童”有8160人,占农村未成年人总数的8%j。这些“留守儿童”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三川镇、期纳镇和片角乡三个乡镇,而且从监护类型来看主要属于隔代监护型和单亲监护型。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3、永胜县农村“留守儿童”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由于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缺席,导致“留守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生活方面。在永胜县,“留守儿童”的年龄相对偏低,孩子的自制力差,由于缺少父母照看,卫生状况令人担忧,日常衣着、医疗卫生没有保障,难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且该地区是少数民族杂居地,人们的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如:不注重身体的清洁卫生、不勤洗手脚、没有刷牙漱口的习惯等,也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第二、学习方面。当地的“留守儿童”其父母外出后,往往是祖辈成为孩子的监护主体,但由于该地区少数民族很多,教育发展落后,祖辈们不但年龄偏大,身体素质差,而且自身教育水平极低,大多数为文盲或半文盲,对孩子的学习不能有效干预;即使是父母有一方留在家里也因为承担了过重的家务和田间劳作,而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而有的儿童放学后还得帮着做一些家务活——做饭、拣柴、找猪草或照顾小孩等,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所以,很多“留守儿童”因为缺乏家庭约束而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缺乏家庭激励而导致学习兴趣下降,有些甚至出现厌学、逃学、辍学等现象。第三、心理方面。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不完整的家庭生活不利于“留守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由于该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地势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及父母在外的关系,使得父母与子女的联系、沟通减少,亲子关系发生消极变化,“留守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自身情绪情感变化无人感知或疏导,导致一些留守儿童不愿意与他人接触或者接触太少,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第四、道德品行方面。一方面,一些“留守儿童”因为没有父母的保护而变得胆小、懦弱、内向,缺乏与同伴和代理监护人积极的交流和互动,缺乏自信;另一方面,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又表现出脾气暴躁、任性、赌博、斗殴、打骂同学甚至打骂老师和长辈,使得有些留守儿童变成“问题儿童”。第五、安全方面。安全问题的存在一方面是因为有些祖辈监护人对孩子的安全没有精力监护;另一方面是这些孩子因其所处年龄段特点,普遍表现为自律性差,好动、好玩、好奇心强,对一些较危险的事情和活动缺乏理性的判断和行为控制,也容易造成一些悲剧发生。 http://www.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