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的诞生与人类的游戏活动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游戏是儿童的一种生活方式,它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因而把玩具与游戏结合在一起进行考察,无疑是正确解释玩具价值的重要途径。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是一种区别于“日常生活”的生活。虽然在游戏时儿童清楚地知道这“只是一种假装”,但是,绝不妨碍他们以最大的严肃和认真的态度来开展游戏活动,并从游戏的虚假情境中获得和现实生活中一样真实的经验和感受。游戏是儿童真实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儿童的游戏离不开玩具,这就是玩具价值的体现。对关注儿童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来说,游戏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而玩具正是这一切的纽带。从柏拉图到裴斯泰洛齐,从夸美纽斯到卢梭,从福禄倍尔到杜威,西方历史上不少教育家都对此作过深入的研究。胡森在其主编的《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对玩具的教育功能也作了简明扼要的归纳。他认为,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玩具进行游戏,能培养儿童简单的身体协调,简单的身体适应、较复杂的身体协调、记忆、创造性、预见技能、掩饰技能、配合、规则指导行为,对待成功和失败的态度,勤奋、自我牺牲和勇敢等能力和品性。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一、 玩具对游戏起着促进作用,是发起游戏的起因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我国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曾经指出:“小孩子玩,很少是空着手玩的,必须有许多的东西来帮助,才能玩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儿童在缺乏玩具的情景下,很难将已有的经验调动出来,因为儿童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的行为往往受当前事物的影响。通过多种玩具性与游戏性的体验活动,可以使孩子乐观开朗,使儿童活泼向上的情绪情感得到发展。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玩具是儿童游戏活动发起的物质诱因。作为游戏的物质基础,玩具一方面具有工具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对游戏的内容和性质产生影响。玩具材料的提供与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材料与游戏关系角度讲,不同的游戏材料会使幼儿产生不同的游戏方式。如泥土、沙水多引发独自及平行游戏;积木及其塑料插片玩具多引发结构游戏;模拟物多引发象征性游戏。游戏活动是儿童对现实的一种反映和模仿,是儿童练习已经习得的经验与技能的方式。当儿童从玩具身上看到自己熟悉的东西,就有欲望将自己已有的相关经验和所见所想展现出来,于是,游戏活动的开始便有了内在动力,有了发生的可能性。游戏活动发生的影响因素是纷繁复杂的,包括客观物质因素和各种主观心理因素。然而,在这些众多因素中,玩具是儿童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影响游戏发生的外在客观因素,是儿童直接操纵和摆弄的物体,构成了儿童游戏发生、发展的物质诱因。对于儿童而言,玩具是他们的伙伴,而非冷漠的没有知觉的物理实体,能帮助儿童创造性的领悟现有生活经验,不管是物品或是纯粹的幻觉,都被儿童打上了人格化的烙印,留下了他们自己生命的痕迹。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前儿童正处于动作思维或直观思维阶段,他们是“行动派”,停止了对外界物体的动作就停止了对该物体的思考。因此,儿童只有通过对玩具的感知、触摸和摆弄,才会引起相应的心理活动和体验,为游戏活动的发生与开展准备各种心理条件。例如,幼儿看见“洋娃娃”,就想玩“过家家”的游戏;看见玩具“小汽车”,就想成为“司机”,这都是玩具所引发的儿童游戏活动的心理动力。在现实中或许被称做是虚构的,然而在他们心里却无比真实,因为它激荡起了他们最真切的喜怒哀乐,玩具作为手段而铺展的人与世界的距离消失了,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弥合了活动手段和目的的鸿沟。 http://www.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