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告状,从人际关系心理学角度上说,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发生某种冲突、矛盾而不能自行化解时出现的、借助第三方力量来解决纠纷的一种特有的人际行为。但幼儿的告状行为一般是指幼儿在一日生活的过程中,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产生疑惑,并将这些疑惑向师长倾诉或反映,以期望得到明确回应的一种行为。幼儿的“告状”不同于成人的“告发”,它不是以检举、揭发为目的,更重要的是为了弄清楚什么是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怎样做才能得到认可。幼儿的告状行为是幼儿社会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也是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常见的行为之一,这种行为一般发生在幼儿有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之后。它是幼儿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方式,是使幼儿形成独立的处事准则的重要途径。幼儿告状也不完全是坏事,它也是积极的表现,反映了幼儿对规则的认识、掌握和道德判断、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他们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寻求大人的帮助。但是幼儿间产生过多的告状行为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果幼儿养成一遇到困难就向大人寻求帮助的习惯,久而久之,幼儿就会缺乏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对事情没有判断能力,还会导致幼儿责任感的缺失。因此,教师应该认真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影响幼儿之间的关系,还会影响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二、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幼儿期的孩子的告状行为十分突出,这让不少家长和老师感到担忧,认为这么小的孩子就如此爱告状,担心孩子的思想品德会出问题,因此一听到孩子告状就焦虑不安。有的家长和老师会对幼儿的告状感到厌烦,觉得孩子无聊,小题大做,因此不是不理不睬就是将其数落一番。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那么,究竟孩子为什么如此爱告状呢?告状行为是否与幼儿的年龄、性别有关,或者还与其他什么因素有关呢?为了切实了解幼儿告状的原因以及怎样对待幼儿的告状,笔者在教育实习期间,对某某市第二幼儿园大一班、中二班和小五班三个班共120名幼儿进行了调查,发现幼儿的告状行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http://www.paper51.com (一)幼儿年龄越小,告状次数越少。小班幼儿活动量小,同伴之间交往也较少,多以独自游戏为主,因此与同伴之间的纠纷也相对较少。另外,小班幼儿年龄小,即使受到欺负也不懂得去告诉老师,而中大班的幼儿认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进一步发展,同伴间的交往合作游戏也明显增多。他们的活动能力、自我表现的意识都逐渐增强,随之而来的矛盾冲突也在增多,因此,告状的次数也就增加了。笔者分别在一个小时内观察了大一班、中二班和小五班各40名孩子,发现大一班有38个孩子告状,中二班有32个孩子告状,而小五班只有12个孩子告状。可见,小班与中大班幼儿在告状的数量上有明显差异。 http://www.paper51.com
(二)幼儿的告状行为几乎没有性别之分。也就是说,不论男孩、女孩都喜欢告状,且告状的人数都差不多。在被抽查的120名幼儿当中,告状的男孩和女孩的比例各半,一小时内,男孩告状的人数为42人,女孩告状人数为40人,几乎没有数量上的区别。 copyright 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