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失效(分析)的发展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对产品失效就有了宏观认识。产品失效真正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危害,则是从100多年前的工业革命开始的。当蒸汽机动力和大机器生产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产品失效也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性事故。 copyright paper51.com 因而1862年,英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蒸汽锅炉监察局,把失效分析作为法律仲裁事故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手段。随后,在工业化国家中,对失效产品进行分析的各种机构相继出现。在1938-1945年间,美国质量管理学会发起“失效废品检验规划”,号召生产企业把失效分析作为重要环节纳入质量管理系统。在四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初,为解决电子产品失效问题而发展起来的可靠性理论使失效分析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到六十年代,人们更开始了机械设备系统可靠性理论的研究。 paper51.com 近年来,失效物理和失效分析在这种认识推动下,也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和发展。失效分析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高机械产品质量,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http://www.paper51.com 1.3 失效分析的目的 http://www.paper51.com 失效分析预测预防的总任务就是不断降低产品或装备的失效率,提高可靠性,防止重大失效事故的发生,促进经济高速持续稳定发展。从系统工程的观点来看,失效分析的具体任务可归纳为:①失效性质的判断;②失效原因的分析;③采取措施,提高材料或产品的失效抗力。 paper51.com 产品或装备失效分析的目的不仅在于失效性质的判断和失效原因的明确,而更重要的还在于为积极预防重复失效找到有效的途径。通过失效分析,找到造成产品或装备失效的真正原因,从而建立结构设计、材料选择与使用、加工制造、装配调整、使用与保养方面主要的失效抗力指标与措施,特别是确定这种失效抗力指标随材料成分、组织和状态变化的规律,运用金属学、材料强度学、工程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增强失效抗力的改进措施。既能得到提高产品或装备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又可做到充分发挥产品或装备的使用潜力,使材尽其用,这是产品或装备失效分析、预测预防研究的重要目的与内容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材料科学的兴起、先进测试技术的应用以及近代物理、化学等的全面发展,使得人们能够从微观方面阐明产品失效的本质、规律和原因。近半个世纪所积累的失效分析知识与技术千百倍于人类前期有关知识的总和。但这种知识必然随着人类生产实践和科技进步而不断发展。虽然由于科技的发展,产品在设计、生产、使用与维修上的技术改进,使得产品的自动化程度愈高、技术愈密集,一旦出现失效,造成的损失就愈严重。因此失效分析将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显得更为重要。 copyright 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