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无忧网提供: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设计|计算机毕业论文
栏目导航 地理科学 化学 生物科学 数学 物理 代写论文
当前位置: > 理工论文 > 地理科学 >

农民外出务工对流出地的负效应分析——以江西省石城县为例

引 言

石城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的东北部,东邻福建宁化,南抵福建长汀县及本省的瑞金市,西毗宁都,北靠广昌。近年来,农民外出务工不仅是石城县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农民增收的一条致富之路。农民外出务工虽然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对现代化建设起了一个促进作用,但凡事都存在着两面性,“农民外出务工”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效应。笔者通过对石城县外出务工农民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影响的实地调研考察后,提出了一些减少负效应的对策建议。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1 石城县农民外出务工的现状及原因

copyright paper51.com

1.1石城县农民外出务工的现状 copyright paper51.com

2007年,石城县有25.6万农业人口,其中有19.6万劳动力。劳动力中,有7.6万人从事农业生产,有12.0万劳动力转移,其中有8.0万外出务工农民。一方面,石城县总耕地面积不到60万亩,人均只有0.71亩,所以,依靠种植传统农作物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路必然不可行。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进入城市务工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石城县统计局对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进行了统计,具体数据见下表。 http://www.paper51.com

2004-2007年石城县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表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年 份 copyright paper51.com

农村劳动力(万人) paper51.com

农林牧渔业(万人) copyright paper51.com

转移劳动力(万人)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外出务工(万人)

copyright paper51.com

外出务工农民占总农村劳动力比( % )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2004

copyright paper51.com

18.9

copyright paper51.com

8.6

http://www.paper51.com

10.3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6.7

paper51.com

35.4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2005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19.3 http://www.paper51.com

8.2 paper51.com

11.1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7.4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38.3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2006

copyright paper51.com

19.9

copyright paper51.com

7.8

http://www.paper51.com

12.1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7.7

paper51.com

38.7

paper51.com

2007

http://www.paper51.com

19.6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7.6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12.0

paper51.com

8.0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40.8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资料来源:江西省石城县统计局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从2004-2007年石城县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表可以看出,近年来,石城县农村劳动力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在逐年减少,外出务工农民数量在逐年增多。外出务工农民数量大,占总农村劳动力的比例较大。

paper51.com

1.2石城县农民外出务工的原因 http://www.paper51.com

工业化的理论和经验表明,工业化的过程就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在战后兴起的发展经济学中,最早采用数学模型的方法对这种城乡人口流动的行为进行研究的是刘易斯的“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二元结构转变模型”,该模型提出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资本积累—工业部门扩张—二元结构转变”的机制。但由于若干理论假设的不合理,以及政策结论的重工轻农倾向,其理论己渐为人们所冷落。而20世纪70年代问世的托达罗模型对发展中国家城乡人口流动的解释受到了经济学界的普遍赞同。托达罗指出,农民是否迁往城市取决于他们对城乡收入差别的预期。这种预期的城乡收入差别取决于城乡实际收入差别和进城后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即就业概率)之大小。当城乡实际收入差别不变时,就业概率越大,城乡预期收入差别也越大,对农民进城的吸引力越大,城乡人口迁移的规模也越大。伴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转移,这种转移主要经历了二个阶段。开始时以“离土不离乡”的就地转移为主。这一时期,本地区的城市非农产业和农村乡镇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基本上由本地区劳动力供给来满足,而跨地区的劳动力流动尚未出现。1992年以后,开始出现跨地区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并进而形成所谓的“民工潮”。这种跨地区的劳动力流动,主要是源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经过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劳动力供给无法满足城乡非农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此外,东部沿海地区市场体系的建立,也使企业用人方式日益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包括外资、合资以及私营、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劳动用工机制的市场化进程。由此,妨碍地区间劳动力转移的障碍也逐步被清除,从而使得跨区域劳动力流动得以实现。石城县位于江西省的南部,由于去广东、福建等东部沿海地区比较方便,使得石城县外出务工农民数量特别大[1]。

copyright paper51.com

2 石城县农民外出务工给流出地带来的负效应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石城县存在大量的外出务工农民,这必然会对流出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农民外出务工对流出地的影响有着正反两方面的效应,负面效应是长期存在的,为此我们不得不加以重视。那么究竟会带来那些方面的负面效应呢?笔者于2007年寒假期间对石城县小松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对小松镇50名外出务工农民及其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2.1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造成流出地人才的流失

copyright paper51.com

外出务工农民以年轻人为主。据石城县统计局统计资料,2004年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为27.2岁。2005年,外出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为27.4岁。农村外出务工农民,主要以16-35岁年龄段为主,2007年总人数为6.1万人,所占比重达76.3%,45岁以上年龄段的相对较少,仅占总数的4.8%。在农村,常年留守的大多是老人、未成年人和丧失劳动能力的病残人员,50岁以上的留守劳动力占62%以上。目前出去的劳动力一般是农村劳动力中的精华部分,他们多数是有一定文化、懂技术的青壮年劳动力。青壮年基本上都外出打工去了,使得农村人才不断流失。农村人才的流失,造成了农业科技含量偏低,农业经济劳动力结构不合理,农村经济效益不高。而且民工流动的规模仍然在扩大,这几年来每年都有4%、5%、6%的速度在增加。该出来的都已经出来了,在农村中剩下“六零三八六一”部队(即老人妇女与儿童),很难奢望剩下的这些老弱妇孺能够为我国农村的长远发展做出什么,也不该奢望[2]。 大批有一定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使农村地区后备人才严重不足,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笔者在石城县小松镇调查期间,走村窜乡所遇到农民以老人和中年妇女居多,这使得青壮年劳动力相对缺乏而当地劳动力价格上涨,造成当地农产品成本居高而缺乏竞争优势,打击农民种植积极性。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2.2制约了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copyright paper51.com

大量劳动力外出制约了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延缓了当地城市化的进程。近年来小松镇面貌有了较大变化,但是市场经济却不如人意,集镇上的店铺不过千家,基本上生意惨淡,经营的商品也寥寥可数,日用小百货店、家电维修店、摩托车自行车维修店、诊所、小饭店、家具店、网吧、理发店等等,集镇聚集功能的弱化使得石城县产业结构严重失调。由于大量的人员都外出打工去了,留下的都是老弱妇孺,第三产业还怎么发展。

copyright paper51.com

------分隔线----------------------------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