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水族的婚俗以本民族内异姓通婚(即氏族外婚)为主,过去多为单线姑舅表婚,一般不与外民族通婚。婚俗实行一夫一妻制,(解放前也偶有妻姊妹现象)。从水族聚集的“水五寨”了解到的水族婚姻状况,大致可分为侦查、拿话、吃火笼酒、发“八字”、举行大礼等五个环节。水族婚姻盛行“走寨对歌”、“吃火笼酒”、“举行大礼”,这一习俗保留着本民族浓郁的特色。水族男女在成年后,通过“赶表”、“走寨”对歌相识相爱,然后托媒人到姑娘家去求亲,通过吃火笼酒的方式订婚,最后才举行隆重的结婚大典。水族青年男女的“赶表”、“走寨”,以即兴编词对歌的方式倾诉对意中人的爱慕和忠贞,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1.2.5 丧葬文化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丧葬是水族众多习俗中保留原始信仰较为全面的一种活动。其程序大致分为报丧、入殓、择吉、安葬、立碑、除服等六大阶段。如有人过世,即速通报同宗村寨及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使其忌荤以表致哀并共同来协理丧事。水族十分重视悼丧活动,忌荤,是表示对死者尽最大的诚意。 http://www.paper51.com 以上所介绍的这些水族独特的民族文化,现在如果是在平时,而不是节庆日,你去古敢乡,几乎不能体验到少数民族文化气息,因为古敢水族在长期与汉族的交往过程中,其语言、宗教、节日习俗、服饰、民间工艺等都发生了变迁。水族的文化特色逐渐淡化,正走向濒危。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2 富源水族文化濒危现状及濒危原因 http://www.paper51.com
2.1 水语濒临失传,生活中通用汉语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富源水语濒临失传,生活中通用汉语。水族有自己的语言,在历史上是自成体系的一种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水族原有一种古老的文字,称为“水书”,造字方法有象形、会意、谐音和假借,现在则通用汉文。现存水书仅有三百多字,有的是象形文字,有的是仿汉字侧写的反写。在云南富源水族中,水书早已不可见。在居住相对集中的古敢水族乡的“水五寨”,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中,现还有人能讲常用的水语词汇。富源县老厂乡新堡村委会乐额村是目前发现唯一保留完整水族语言的地方,不过仅有五、六户水族能用水语对话。乐额村非常偏僻,出入外地十分困难,信息闭塞。如今才修了一条马车能走的毛公路,这是乐额村水语保留较完好的主要原因。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2.2 “吞口”文化濒危现状及原因 http://www.paper51.com 目前富源县古敢水族乡,只有下笔冲村传统民居还保存得较好,一些水族人家正房大门横额上,还可见到常挂着的一颗横眉怒目的人头傩像—“吞口”。另外,只有在古敢乡每年举办的“三月三”对歌节上,才能见得到,而且大多演化成跳“吞口舞”时戴着的塑料面具。 http://www.paper51.com 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下,“吞口”文化正逐渐的衰落。首先,“吞口”含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段时间遭到查禁,吞口艺人没有活干,纷纷歇业和改行,致使他们渐渐被遗忘了。其次,由于镇宅吞口多用木制,又是悬挂于门外,遭受日晒雨淋,风吹霜打,不易保存下来。最后,“吞口”的濒危与门神画的盛行紧密相关。早期的门神是民间手工绘制的,费时费工,价格不菲,一般人家难以承受,不如悬挂吞口经济、简便。但是现今古敢“交通不畅,商品经济不发达”已成为过去。再者,印刷的门神[5]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张贴方便,每年都可更换,所以门神取代吞口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加之,古敢乡水族因为同汉族一起过春节,贴门神似乎更显得喜庆。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起因于民众和干部的文化自觉意识淡漠,由此导致了很多不利乃至有害于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问题。 copyright 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