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死书,死读书”是学习数学中的一个大忌,但现在中学生学习数学总存在一个三步曲“背—仿—练”,“背”就是死记硬背数学概念、公式缺少对这些知识深刻的理解。“仿”就是照书上的例题,老师的讲解题目时生套定理公式,围绕考试在做,以至于数学越学越难,有的学生出现做题时“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思考,并重视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改变这种违背数学的现象呢?数学是一项思维性科目,只有在思维活动中才能学会数学,体会数学的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极其重要的。 copyright paper51.com 然而发散思维是指根据问题提供的信息,不依常规,寻求变化,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例如:学生在学习中,一个课题要求用两种以上的方法答案时,所进行的思维便是发散思维。 http://www.paper51.com 美国心理学家麦尔福特对发散思维提出了“三个难度”的理论。1、思维的流畅度,是指思维分散的量,这个量的多少是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的,积累的越多,在解决问题时就可以有更多的方法。2、思维的变通度,是指发散思维的灵活性,它要求人们善于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及时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案,也就是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住一般性的概念、法则和方法。灵活地用来解决具体问题。3、思维的独创度,主要是指发散思维的新颖性,它主要体现在独立思考问题,善于发现和解决别人尚未发现和解决的问题。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的思维有其独特的特点。初中生的思维处在从“经验型”思维到“理论型”思维的过渡阶段。在掌握复杂知识时,还需要具体的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作为支柱,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青少年时期学生(高中生)的思维处于基本成熟,接近成人水平阶段,所以要尽量让他们初步应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去分析解决问题,引导他们进行一定的辨证思。教师作为组织者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参与,思考、训练,在数学学习中,发散思维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可以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1、培养思维的流畅度。 copyright paper51.com
思维的流畅度主要是通过一题多解来训练培养。一题多解从不同的知识,角度切入,即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也利用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开阔灵活。作为一名教师在选题的时候,因为习题很多,提高习题的质量是关键,要有针对性、目的性的选题。同时也应当注意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选过难,过偏的题。如果题目过难,过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不起来,就不能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很可能变成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达不到思维训练的目的,而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copyright 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