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核心是教学,所以新课程改革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教学模式地转变。与新课程改革精神相结合,通过教学模式化的思路,可以将教学系统和过程中各种主要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程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一、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模式转变 paper51.com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养成;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加强道德教育与人文教育;注重综合化课程,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实现课程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激励学生走向成功”①的理念,这就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不断转变。转变的趋势有:第一是从“科学世界”回归“生活世界”。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生活世界是学生接受新知识之源,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割裂了教学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学生的学习只是一个“接受——储存——粘贴”的过程;新课程要求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学生的生活世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背景性知识和经验背景,新的教学模式必须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时代气息的素材引入课堂中,教给学生一些生活中的真知灼见,进而构建一种生活化课堂。第二是从重教师、重学生发展到重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新课程改革将教学定义为:“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在特殊教育情境中的自主探究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②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即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与教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民主的氛围中形成“学习共同体”,因此,只有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才能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第三是从“接受学习”到“体验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在教学中只注重将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强调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以体验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掌握。“体验就把自己置于价值生活之中,自己去体味、去掂量、去领悟、去寻找、去发现人生的意义的过程。”③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同时也唤起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学习能力。在体验式学习中,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都得到了尊重,学生的直接经验得到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能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第四是从重知识、结果到重“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知识传授作为首要目标,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学习结果作为教学目标;而新课程重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爱因斯坦曾说“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们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以一个和谐的人格,最重要的是人要借着教育获得对于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悟。”④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生信念,特别是在高中教育阶段,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幸福生活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了终身学习能力等,因此,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成长。第五是从“封闭式”教学到“开放式”教学。新课程提出教学要“进一步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和面向社会”。⑤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开放,就意味着教学向学生的经验和生活开放,向整个社会环境开放,教师必须引领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在课堂中融入一些时代信息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也意味着教学设计和过程的开放,如让学生参与教学的设计等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又如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和多元观点的形成。总之,课堂的开放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总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最重要的使命将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创设来自生活的教学情境,并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容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学习。 copyright paper51.com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比较典型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的策略体系。”⑥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支架式”的概念,这是一个建筑行业的术语,在修建建筑物的时候,工人通常使用一些材料(如竹杆、钢管)在建筑物周围搭建一个支架,工人在支架上施工,建筑物落成后,工人就撤去支架。支架式教学模式就是借鉴了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来形象的说明自己的教学过程,据此,我认为:支架式教学模式是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进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最终使学生获得更高水平的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随教学地进行而慢慢隐去。即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支架式教学模式与布鲁纳所提倡的发现式教学模式甚是相似,但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学习者的主体作用能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因为教师的作用随教学的进行而不断地淡化。 http://www.paper51.com 支架式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支架,让课堂形成愉快、温暖、民主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准确的定位学生学习的起点和学生通过努力所能达到的水平,进而从学生现有的起点出发,引领他们达到自己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在运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起点”和“搭建支架”,而且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让生活成为一种教学,使教学变成一种生活。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三、支架式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copyright paper51.com 支架式教学模式通过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运用,就与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传统教育理论相结合,形成了各种具体的操作模式,在我国的教育理论背景下,支架式教学模式地构建有三个理论依据: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第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我国教育理论的根基,马克思认为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在人的全面发展中,人的主体性得到了提升和弘扬,人获得了充分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同时,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整体的人”的概念,“整体的人包括人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完整性,人的完整性根植于生活的完整性”。⑦因此,我们的新教学模式必须将生活的完整性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而支架式教学模式能给学生提供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的全面教育,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引领处于成长过程的学生向更独立、更自觉、更富有创造性和责任感的健全人格的方向发展。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第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认为每个学习者一般有两种学习水平:一是学习者已有的、个人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二是学习者可能具备的在他人帮助下能够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就形成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我们就应充分利用“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以“最近发展区”的介入来构建学习的教学支架的,这有利于学生享受较高层次的学习,陈晓凤指出:“只有找到最近发展区,才能实现学生对教材文本的真正解读,才能实现教和学的相互作用,因而学生才会有发展的可能性,学生的发展能力才会变成现实的发展成果。”⑧支架式教学模式就是由教师构建出学生学习的难度空间,进而让学生自己登攀,最终实现自己最高水平的学习。 copyright 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