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顺导性情,鼓舞兴趣 在童蒙教育中,王守仁的基本思想是:教育儿童应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从积极方面入手,顺导儿童性情,促其自然发展。王守仁从他的良知论出发,认为乐是心的本体,教学必须引起儿童兴趣,要用顺应儿童情绪,鼓舞儿童兴趣的方法进行教学。他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意思是说儿童性情好动,喜欢嬉戏玩耍,而害怕受拘束和禁锢,就像草木刚刚萌芽,顺其自然就会使它长得枝叶茂盛,摧挠它则很快会使它衰败枯萎。因此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注意顺导儿童性情,不宜加以束缚和限制。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王守仁认为,顺导儿童性情进行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兴趣在提高儿童教育质量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他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意思是说儿童如果对学习兴趣盎然,则学习时必然心情愉快,能生动活泼地学习,这样进步自然不会停止。就像时雨春风滋润草木花卉,没有不生机勃发,自然而然地一天天长大的。反之,如果忽视了儿童兴趣的培养,则会压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使儿童的学习很难进步,如同遭遇冰霜的花木,“生意萧索,日就枯槁。”这里他把教学比作时雨春风,情意舒畅,在启发诱导,潜移默化中,让儿童得到成长。王守仁的这些主张,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有其积极意义。在我国大力开展教育改革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王守仁的这些主张也具有历史的指导意义。 http://www.paper51.com 2. 自求自得,独立思考 copyright paper51.com 王守仁认为学习必须独立思考,强调自求自得,反对崇拜别人、盲从教师的学习方法,应该“各得其心”,学习贵在自得。他说,“君子之学求以得之于其心。”⑩他认为儿童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反之,就不可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地教学中应引导儿童“各得其心”,而不能以儿童的所谓幼稚,去压抑、束缚儿童的思维。他主张从小培养儿童独立思考,不盲从,使之“深入心通”,长大后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轻易受别人左右。他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11他这种强调自求自得、独立思考、勇于怀疑、不盲从迷信,不人云亦云的精神是很突出的。他认为学习与其旁人“点化”不如自己“解化”。他反对朱熹“为学之道在穷理,穷理之要在读书”的观点,认为“为学之道”都在“吾心”之中,单靠读书是不行的,必须考之于心。“求之于心”是根本,读书只是寻求工具寻找方法而已,犹如腿有残疾人需要拐杖,只是为了帮助走路一样。反对盲从典籍,提倡独立思考,这是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色。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