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一) 各级组织对苗族传统服饰文化的认识不足。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由于国家一直推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文化发展作为辅助作用,一些领导干部依然存在“经济是硬实力,文化是软实力”的模糊观念。对苗族服饰传统文化在全县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苗族传统服饰文化工作摆不上位。各组织对苗族服饰文化没有深入调查研究,苗族服饰的文化价值没有得到认可,认为苗族传统服饰跟社会的发展没有太大的关联。由于这种不足的认识,部分苗族居住区的封闭状态被打破,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苗族传统服饰文化这一宝贵资源正迅速流失。 copyright paper51.com (二) 苗族传统服饰的民族特色逐渐变弱。 paper51.com 解放前,威信苗族传统服饰多以自种自制的麻布或土丝布为原料,仅有少数富裕者或上层人物置有机制布的衣服。解放后至80年代初,麻布与机制布兼有。随着社会和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饰用料逐渐趋于现代机制布,苗族地区的麻塘地和麻布衣服基本绝迹。过去,苗家女孩都喜欢挑花刺绣,其织出来的服饰被称为“女性文化的魁宝”,目前会挑花刺绣的女孩已经不多见了。再者,生活中已很难看到穿苗族服饰的人,即使有,也只是在偏远的山区里才能看到,那里的文化很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但也只有在节日庆典或婚丧嫁娶等重大仪式中才能见到穿戴。做一件传统服饰需要一年至两年的时间,如今,愿意花大量时间来做一套衣服的人愈来愈少,使得苗族传统服饰的民族特色逐渐变弱。 copyright paper51.com
(三)旅游资源整合不到位,使苗民受益少。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威信县地处云贵川交界处,看似有优异的地理环境却存在交通不便现象,致使威信经济落后,苗族地区收入水平较低,增收渠道窄,而且多受现代文明的冲击。对于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威信地区,没有紧紧抓住旅游消费需求这个市场,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潜在的优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城镇步伐的加快,并没有给苗民带来多少实惠,苗民从中获得的利益不多。大部分苗族青年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其传统思想受到了新思想的洗礼,保护苗族传统服饰文化的意识逐渐淡薄,老人和妇女充当了文化保护的主体。如果传统手工艺制作出现后继无人,随着老一辈妇女们的离去,苗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制作工艺也随之消失。正如苗族村民所说:“挑花绣朵,50年代,人人都会;70年代,中年人会;90年代,老年人会。”⑤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