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声明 本论文是自己在黄琳老师指导下独立撰写的。论文的完成经过了选题、查阅积累资料、撰写读书笔记、拟写论文提纲、撰写初稿、形成定稿等环节。论文所引用或参考的内容均已标明出处。我遵守学术法规和学术道德,对本论文负责。 http://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作者签名: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2010年5月17日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浅谈李根源对滇西抗战胜利的贡献 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宝福茂
http://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06级1班 学号:2006091146 http://www.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摘 要]李根源对滇西抗战胜利的贡献:建议怒江设防,防止大片国土落入敌手,为反攻滇西打下了基础;不顾年老,亲赴抗战前线,安定民心,稳住滇西局势;发布《告滇西父老书》,唤醒民众,联系当地土司,动员全体民众抗日;收容缅甸华侨及流亡学生,创办“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滇西战时干部训练团”,培养了一批抗战人才,为滇西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
paper51.com paper51.com[关键词] 李根源;滇西抗战;贡献
paper51.com 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次年,日本侵略军仅用4个月的时间,就击败了英、缅、印和中国入缅远征军的抵抗,占领了全缅甸。达到了切断中国抗日战争中惟一的一条国际物资补给线的战略目的。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就在1942年4月28日,正当中国入缅远征军主力在曼德勒以南地区一日军作战之际,日军趁我后方空虚,以其56师团一师之快速部队由棠吉沿毛奇公路直插我远征军侧背,夺取了远征军后方补给基地、缅东北重镇腊戍,卡断了远征军的后路,乘胜进犯我滇西,5月3日侵入我国门畹町,午后占芒市,次日陷龙陵,10日进据腾冲,我怒江西岸3万平方公里国土沦于日军铁蹄之下。滇西抗战爆发。在这场战争中,中华儿女为保卫国家、反对外来侵略而抛头颅、洒热血,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李根源就是其中之一,并在这场战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http://www.paper51.com paper51.com李根源,字印泉,又字养溪、雪生,号高黎贡山人(1879—1965),清光绪年间生于云南腾冲九保(今德宏州梁河县九保镇)。1905年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时加入孙中山的同盟会,1909年回国后曾任云南陆军讲武堂监督(教育长)、总办(校长),是参与领导辛亥革命云南重九起义的领导人之一,滇军名将。民国元年(1912)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中将街,曾任国民政府众议院议员,次年任参众两院主任。1916年担任北伐军部参谋,1917年任国民政府陕西省省长,1918年参加了著名的护国斗争,任驻粤滇军总司令,授陆军上将衔,一等文虎章。1922年入京任国民政府航空督办,1923年任农商总长、署理国务总理。在抗日战争中历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议、云贵监察使、国策顾问等职。因其正派、刚直,德高望重,在国民党中素有“李国老”的尊称。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李根源对滇西抗战胜利的贡献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一、积极献策,建议设防,打下反攻基础
copyright 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向重庆军委会建议,坚守怒江防线,反对放弃保山而退守祥云,是李根源对滇西抗战胜利所做的最大贡献。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中国抗日战争全面暴发后,1942年5月,日军截断我国军队与盟军的唯一交通线——滇缅公路,驱军侵犯缅甸,以第56师团6个联队及第2师团、第18师团各一部进犯中国西南国门,5月3日进犯畹町,4日占领芒市,攻陷龙陵,5月4日日机狂炸保山,平民死伤惨重,5日日军进犯怒江,被我军队炸毁惠通桥阻敌于西岸形成对恃状态。日军继而于10日占领滇西全境,妄图攻占保山,入侵昆明,觊觎重庆,西南一隅大为震动。
copyright 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当时,重庆军委方面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进入滇西的日军只是一个小突击队,不会有大的作为。此时,重庆军委作出了放弃怒江,退守保山的打算。因为在当时中国的“最高当局”看来:大半个中国已经失去,失去滇西的几个县份和几处土司领地,已不在他们的眼皮底下了。万寿康在《惠通桥激战前后见闻记》一问中说到:当5月下旬11集团军冒然渡江反攻失败后,重庆军委“又认为敌军兵力强大,怒江不易防守,在一个时期,甚至想放弃保山以退守澜沧江或漾濞江一带。一再举棋不定几致保山沦陷。”又说“退守澜沧江,放弃保山在一个时期,是已经决定了的。工兵指挥马崇六,并派了以张元养为破路工程处处长,已经在保山境内破坏滇缅公路,这完全是一种准备放弃保山的具体措施”。[①]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当李根源得知家乡沦陷,又知重庆军委欲放弃怒江,悲痛万分的他一再向重庆军委痛陈防守保山的重要性。在《告滇西父老书》中他就指出“云南是中国的国防重要根据地,居高临下,高屋建瓴,西南控制泰、缅、越,东北拱卫、川、康、黔、桂。滇西又是云南西陲的重大屏障。握高黎贡山、野人山的脊梁,襟潞、澜、龙盈大川的形胜, 且为通印度洋国际交通的唯一主命线。我们中国是民主阵线二十六国中四大列强之一,所赖以沟通民主同盟国地理上的连系,全靠滇缅公路一条干道。……敌人素来采取一线作战的战略,今既对南洋战局告一段落,必然集中兵力妄想实现其解决中国事件的企图。云南已成战区,滇西即是前线,保卫云南,须先保卫滇西,而保卫滇西,须先扼住保山……”[②]在一次电文中,李根源又强调:“源于陷日抵保,已与蔚文先生及宋总司令迭次接谈,窃以保山为滇西门户,而怒江为边疆要隘,舍此不守,致必震撼全滇,影响全局。以宋集团苦战之三师,恐难作顽强之抵抗,源意似应续增三师于保山附近,更于一师控制祥云,以防敌由滚弄方面进犯,源以居近战地,见闻较切,感供刍荛,用供采纳……”[③]在此电文中,李根源将保山和怒江的战略地位以及守住怒江、保住保山应采取的措施,均作了精辟的陈述,一旦弃守将对中国整个抗日战局带来不利影响。他还特别指出,“因源居近战地,见闻较且”,所以最有发言权,而且是与军委会驻滇参谋团长林蔚和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反复商议后的一致意见,至于增加设防数师的粮秣补给,他告诉军事当局:请你们放心,我们会发动和组织滇西广大民众尽力设法的。这就堵住了那些主张放弃保山的人在这方面的借口。在李根源和宋希濂的极力主张下,重庆军事当局才取消了放弃保山的计划,下决心经营怒江防线,并采取了李根源的建议,除以防守怒江的3个师以外,又增派3个师分别驻守保山、漕涧、永平、祥云一带,至此,怒江防线正式形成并固定下来。 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其实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不是李根源积极献策,建议怒江设防,而是像重庆军委设想的一样,放弃怒江,退守祥云,这对滇西将是多么大的一场灾难,滇西人民还有多少要惨遭日本军队的蹂躏?按照当时的情况,远征军溃败,日军却越战越猛,一个星期的时间就攻陷了滇西全境,而且没有受到任何的抵抗,按照这样的速度,不出几天就会进攻到昆明。到那时,不仅全滇人民遭受灾难,滇西反攻亦不会像后来的那么容易。后来的事实证明,保住保山,对1944年正式反攻滇西,起到的作用是难以估计的,所避免掉的损失也是无法估计的。保山土地宽广,物产丰富,特别是粮食可以就地供应10多万官兵的食用。李根源的这一举动避免了“震撼滇西”的惨祸,成功遏制了向内地延伸的敌人,为1944年滇西总反攻得以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对一个国家来说,李根源立下了莫大的功劳,对于免遭蹂躏的千百万云南人民来说就是永世难忘的大恩大德。
paper51.com paper51.com 二、亲赴前线,安定民心,稳住滇西局势
copyright paper51.com paper51.com 滇西战事一起,本来是抗战大后方的云南立刻变成了抗战的最前线。当时整个滇西人心惶惶。从缅甸溃败下来的军队以及一些缅甸侨胞都拼命往后方逃,有些人又听说重庆军委欲放弃怒江,到处都是谣言,人心更加不安。时任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总司令的宋希濂在《远征军在滇西的整训和反攻》清楚地记述了当时混乱的局面:“八日,我到保山城及附近视察……保山城五月四日、五日遭日本飞机的疯狂轰炸城内被炸毁的房舍十分之七,尤以一条较为繁华的的大街几乎完全被燃烧弹毁光了,还有不少被炸死的人的尸体没有掩埋……状至凄惨。”[④]此时混乱的滇西急需一位元老级别的人物出来稳住局面。而恰好李根源此时赶到保山,在混乱的保山开始了他的安定民心的工作。 paper51.com 时任云贵监察使的李根源当时不顾年老体弱,身患痢疾,屡屡致电国民党中央,坚决要求奔赴前线,并三次向监察院院长于右任请求亲赴前线襄助军务。经蒋介石批准前往保山。李根源随即发布《告滇西父老书》,仓促行装,把云贵监察使署迁往保山前线办公。5月24日自昆明出发,沿途向群众宣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抗日救国保乡的道理。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5月30 日,李根源一行到达保山。次日清晨,即冒雨视察保山城,保山县城于5月4日、5日被日机轮番轰炸,保山城区一片瓦砾,惨不忍睹。李根源抵达保山时,怒江前线战势危急,日机不断轰炸保山城乡,自缅甸后撤回国的溃散官兵已失去控制,中国远征军部队的留后机关恐保山不守,纵火焚烧仓库,驻保山的国民党熄峰部队龙奎垣旅,则乘火抢劫,保山城乡慌乱,难民哭喊呼号,争相向东逃命,拥塞于途。面对军民关系紧张的情形,李根源在视察保山后即与宋希濂促膝长谈,分析了当时的局势,就如何调整军民关系交换了看法,取得一致意见。宋希濂接纳了李根源的意见,严惩一些趁火打劫的败类,并强调各部队不得骚扰百姓,违者军法制裁。而后,李根源又召集当地乡绅于5月6、7日在保山金鸡村召开军民大会,以此安定民心。
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6月2日,日寇为进取保山,偷渡怒江防线,被我守军发觉,战斗惨烈,形势非常严峻。远征军参谋团长林蔚以李根源年老体衰,难经危险,特命马晋三派副官冒雨致函李根源,请其立即离开保山至永平转大理。李根源接信后,立即表示誓死与保山共存亡,坚决不去大理。李根源住所前有清池一潭,李根源表示若寇至,即赴谭殉节,以谢保山父老,绝不做亡国奴。清晨,第11集团军宋希濂亦前往劝说李根源离保,李表示坚决要留守保山,与保山人民共祸福,并引用林则徐诗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以明个人志向,誓做抗战马前卒。李根源在个人与国家之间毅然选择了国家,做出了表率,他的精神感动着每一位滇西人民,感动着每一位在滇西前线抗战的官兵。
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当然,李根源不仅精神上鼓舞着滇西人民,他通过物质给安定滇西人民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刚经历了被敌机轰炸的保山,民不聊生,随即的热带病——“虎列拉”的传入,给保山人民带来了更加可怕的灾难。此时,李根源迅速与宋希濂采取措施。宋希濂后来回忆“我和当时到了保山的李根源先生,立即采取措施。那时军队全部注射了防疫针,感染情形不严重,当命令部队在所有的村庄为居民进行环境的扫除和隔离工作,派出大部分军医人员为居民注射防疫针。由于人员和药品的不足,我和李根源分别向昆明的一些医疗机关发出紧急呼吁,先后得到帮助。这样,到七月中旬,这个疫情才没有继续发展。”[⑤]李根源和宋希濂为保山人民注射的是防疫针,但对于当时的滇西人民来说,这不仅仅是防疫针这么简单,而更像是一针镇静剂。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身为民国元老的李根源,在滇西抗战爆发时,已经64岁,且身患疾病,他完全可以不拿饷不做事,在后方颐养天年,而不用亲自走上滇西抗日前线,绝不会受人指责。但他却请缨赴战,扶病亲临前线,他的这种不避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在当时滇西危急、军心动摇、民心惶惶的情况之下,无疑起到了鼓舞滇西军民抗战信心和勇气的巨大作用。正如怒江前线总指挥宋希濂后来评价他的那样:“闻滇西局势紧张,不畏艰危,赴到保山,协助军方办了许多事情,其爱国精神,实堪敬佩。”李根源的种种做法都在向滇西的父老乡亲传达着一种信息:不用怕!我永远跟大家在一起!这在当时混乱的滇西起到了安定民心作用,使得滇西不至于更加混乱不堪,稳住了滇西的局势。为后面的滇西大反攻打下民心基础,对滇西抗战的胜利起到的巨大的作用。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三、凝聚人心,唤醒民众,发动全民抗日 copyright paper51.com paper51.com凝聚人心,唤醒民众,发动全民抗日,是李根源对滇西抗战胜利的又一大贡献。 copyright 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滇西沦陷,李根源于5月30日到达保山。6 月5 至6 日, 宋希濂联袂李根源在保山县金鸡村召开会议。在保山金鸡村小学, 八乡四哨绅老、乡镇长、中小学教员, 共计300 多人到会。会上, 李根源慷慨陈词,提议各乡组织“义勇自卫队”协助国军作战,努力完成支前任务。金鸡村会议是滇西抗战极其重要的一会。这次会议在当时混乱的滇西起到了凝聚民心,坚定军民抗战的作用。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另外,李根源发布的《告滇西父老书》,不仅安定了民心,更重要的是凝聚了民心,唤醒了滇西民众。在文中李根源指出了滇西民众抗日的重要性:“我们一千七百余万云南民众,立刻要发挥保省即是卫国的牺牲精神,尤其我们滇西的广大民众,更应当强化保乡即是保省的战斗意志,服从军政长官的指示,推进军民合作的工作。戮力同心,协助作战。我滇西父老要知道,滇西握有天时的便利,地理的形胜,兵精粮足的人和,一切作战条件都是对我有利的。然而军事的胜利,全靠民众的协助,有良好军纪的军队,配合着有训练有组织的民众,一定发挥伟大的力量。”[⑥]李根源还在文中还大力宣传,动员滇西民众参与到抗战中来:“我滇西父老诸君!全国甚至全世界人士都重视云南的国防地位,更重视滇西战局的前途,我父老要饱定决心,驱逐敌人退出腾冲,退出龙陵,退出滇西国境以外,甚至退出缅甸。……要确保滇西军事的胜利, 端赖我父老发挥自己的力量,民众力量尽到一分,军事力量即增一分。自然,今后军队所需于民众的人力、物力的供给者至巨,敌人在沦陷区域的横证聚敛、荼毒残杀亦愈凶,而我们滇西民众所遭受的痛苦和牺牲也一定愈来愈大,但苟可有利于国家,有利于抗战者,虽毁家纾难,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我父老必抱定更大牺牲的决心,始能保住滇西过去历史上的光荣,始能在云南抗战史中占最光辉的一页。” [⑦]李根源号召广大民众,强化保乡、保省、保国的战斗意志,军民合作,同心协力,扼住保山抗敌于怒江西岸。《告滇西父老书》是抗战初期滇西军民的“动员令”、“出师表”。这篇著作始终鼓舞着滇西军民的抗战精神。经过两年零四个月的战争、全线反攻,腾冲于1944年9月14日全城光复,继而收复龙陵,实现了李根源在《告滇西父老书》中提出的“驱逐敌人退出腾冲,退出龙陵,退出滇西国境以外,甚至退出缅甸”的预言,使滇西军民在云南抗战中“占有最光辉的一页”,在全中国的抗战中也“占有最光辉的一页”。 copyright paper51.com paper51.com 在发动全民抗日方面,李根源非常重视联系土司。1942年9月,李根源自保山前线返回大理之后,曾向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提出几条关于抗战的对策,其中一条是团结边疆各土司一致抗敌。这个建议经宋司令的呈报,才引起中央的重视。建议之先,他还在保山时,即有这方面的行动,他先后通电或函告滇边地的20余家土司官。嘱咐他们要服从政府,追随国家,誓死抗敌。李根源书写了一首四字绝句一首,赠与他们,真诚希望他们加入到滇西抗战队伍中来。李根源还向重庆外交部商调界务专家尹明德(字泽新,腾冲人,其家住土司地,因勘察边界,也经常与边界土司打交道,也是深得土司信任的人)到滇西云贵监察使署助理抗日事务。7月下旬,他抵大理后,即受宋希濂的委托,代表重庆军事委员会到腾龙边区宣慰各土司。他是实际到达土司地宣慰的惟一一人。在日本占领期间,三次绕道而行,爬山越岭,忍饥挨饿,其苦楚是可以想见的。后来,李根源还亲自题诗表彰了尹明德。其后,宋希濂有代表重庆致各土司一电文,其中说:“深盼各司官共体斯意,愈加奋发。统率边民偕行杀敌,保世守之封疆,驱压境之强寇……”经过这些措施后,各土司均有回电,表示愿意同国军一起杀敌,保卫滇西。是年8月李根源上书蒋介石报告抚慰滇西土司情况,李根源所顾虑的是土司作梗,坏了抗日大事。后来的事实证明,经过这些努力,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直至滇西抗战结束,大多数土司都能诚心报国,即便少数立场不够坚定者,也未造成多大的祸害。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李根源先生在这一环上,诚属用心良苦,又是他的先见之明。他之所以有这见解,首先他世居腾冲,住家九保,世代都与土司有交往、建交情,而他在各土司中又素有威望,故他深知土司习性。据他所说,腾龙20余家土司,人口在百万以上,是一股巨大的力量。旧时所谓宣抚、宣慰还是封建时代留下的制度,到了民国时代,不过是有其名而无其实。所以,滇西抗战时代,只能算是急抓一把,而具体措施还得靠李根源先生从中所做的努力。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由于李根源,宋希濂的共体努力,在日寇占领腾龙立足未稳之际,即着手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对沦陷区的土司头人、有声望的士绅寄予厚望,委以重任,争取他们抗战,使日寇一开始就陷入了孤立被动的地位。许多土司还成立了游击队、自卫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侦察敌情、传递情报、惩治汉奸,同时极力配合破坏日军交通,寻机消灭零星外出日军。这些抗日武装四处活动,神出鬼没,使日军陷入了孤立被动、处处挨打的境地,从而减轻了怒江防线的压力,并为后来的大反攻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http://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李根源唤醒滇西民众,发动了全民抗日,其对滇西抗战胜利的贡献是巨大的。正如宋希濂将军在《远征军在滇西的整训和反攻》一文中总结滇西反攻获胜的原因是说到:“滇西人民的支援:在这场战争中,先后参加作战的官兵又十六万多人,首先吃饭是个大问题。当时绝大部分的粮食是由滇西老百姓拿出来的,从昆明方面运济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但是参加运输的滇西老百姓,至少有二三十万,尤其是为军队直接运送粮食、弹药、伤兵的几万民夫,真是辛苦万分……但是老百姓知道对日本帝国主义打仗是一场生死存亡的战斗,只有把日本强盗消灭了或赶出中国国土,才能安居乐业。所以他们一方面忍受痛苦,一方面以极大的热情来支援这次反攻。这是这场战争所以获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⑧]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四、创办学校,亲自讲学,培养抗战人才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滇西沦陷,许多青年学生以及旅缅华侨从腾冲、畹町、龙陵一带逃到保山,由于受战争影响,身上财物有限,沿途许多人又遭到一些趁火打劫的败类的抢劫。大多没有钱,不能到昆明等地继续就学,而又无其他出路,流浪街头,衣食困难。李根源到保山时,看到此番情况,他热情接待了慕名前来拜访的青年,鼓励他们不忘国耻。劝导一些青年冲当向导,随部队至腾龙进行游击战争。此外,对部分在昆明及其他处有亲友投靠者及愿赴昆谋求职业者给予路费及介绍。同时,李根源又与腾龙在保山的各商号商量,安排了部分华侨青年学生的职业,基本上解决了至保山的青年学生的去向问题。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7月,李根源至大理。当时大理聚集的沦陷区青年学生较保山多,大理师管区模范队长、腾人寸品德遵照11集团军总部指示进行收留青年华侨学生的工作,李根源到大理后,寸品德即向李根源汇报了收容青年学生情况。李根源认为:抗日战争需要骨干,重建家园需要人才,把这些青年集中起来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和训练,然后分配到抗战前线,不是很好、很必要吗?
http://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于是,李根源把创办抗战学校的想法告诉了宋希濂,得到了宋希濂的赞同和支持,两人就将创办学校的具体事宜作了详细的计划,并向重庆军事委员会报告,不久得到了蒋介石的批准,定名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滇西战时干部训练团”,其目的在于为争取抗战胜利培养基层军政干部。校址选在大理三塔寺营房,团长由蒋介石兼任,副团长为龙云、李根源(后由陈诚继任李根源),宋希濂任教育长,董仲簏任副教育长。经费来源,经蒋介石同意,由畹町、遮放等地抢运回来的外援花纱及其他非军事物资来解决,服装、武器由宋希濂调拨装备,粮食由省主席龙云负责供给。1943年4月,“军事委员会驻滇干部训练团”在昆明成立,这个团遂改为“驻滇干部训练团大理分团”。 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干训团创办后,由于蒋介石、龙云虚设其名,而宋希濂又因军事繁忙,时常不在大理,故一切教务工作大都交李根源负责处理。在此期间,李根源基本以干训团的工作为主。他积极主持教学,当时担任第六十六军新二十九师参谋的盛兆在后来的回忆中说到过当时李根源授课的情况:“革命老人李根源,是同盟会元老,兼任干训团副团长,他激于爱国热情,不顾年老体衰,由宋希濂搀扶着上台给学生做报告。他讲的大旨是明耻教战。他声泪俱下,要大家记住敌寇对我奸淫掳掠之耻;他还大声疾呼要大家加紧训练,早日反攻,收复腾龙。”[⑨]1943年1月,李根源与宋希濂还曾邀请西南联大的一些教授如潘光达、费孝通等到大理讲学,他们对促进滇西的文化发展有和鼓舞青年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个团到1945年3月为止,共办了两期。先后在这个团接受过训练的学员学生共约两千人,除一部分派到各军师充当排级干部外,大部分就其原籍编组成许多小分队派到滇西各县去做地方工作,并有一部分深入到滇缅边境的江心坡、片马、拖角、盏达、陇川、猛卯、耿马、卡瓦山等地区工作。 copyright 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关于创办干训团,宋希濂在《远征军在滇西的整训和反攻》总结到:“这批学生对于1944年的反攻胜利,是有一些贡献的。” 盛兆也在《滇缅抗日杂忆》中如是说到:“大理干训团的学生,后来在反攻腾冲、龙陵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由于他们大都是沦陷区的青年,对侵占了他们家乡和杀害他们亲人的敌人恨之入骨,所以战斗意识分外坚强,还熟悉地形和接近群众,在侦察敌情、发动群众和实际战斗中都出了大力,其中数百人还为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⑩]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干训团的创建,为滇西青年提供了报效祖国的机会,为滇西抗战培养了大批骨干,在滇西抗战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当然还得赞扬李根源,是他的想法以及他在干训团中所做的工作,才使得干训团培养了大批的抗战人才,为滇西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opyright 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滇西抗战,李根源自始至终都参加了。64岁、身患疾病,一般人都是无法再坚持工作的,更何况是这么辛苦、危险的工作,但李根源坚持了下来。首先,他那不避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就深深地感动着滇西的民众、滇西抗日前线的官兵,稳住了滇西局势,鼓舞着滇西民众和抗战官兵勇敢杀敌;其次,他对局势的分析可以说是非常贴合实际,因为他的建议,才防止了大片领土落入敌手,大大减小了滇西反攻的难度;再次,他在滇西做的诸如创办干训团的工作也都为滇西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滇西抗战,为他的人生作了一个小结,由于他在滇西抗战中做出的重大贡献,可以说滇西抗战在云南抗战乃至全国抗战中“留下了最光辉的一页”,同时也在他人生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今天,腾冲的叠水河畔建有李根源故居,苏州也有李根源纪念堂。他是一位先贤,是千秋万世的人们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copyright 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注释: http://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①]李光信:《腾越文化研究》,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81页 copyright paper51.com paper51.com [②]杨实:《滇西抗战》,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31页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③]李光信:《腾越文化研究》,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82页 copyright 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④]宋希濂:《远征军在滇西的整训和反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远征印缅抗战》,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第45页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⑤]宋希濂:《远征军在滇西的整训和反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远征印缅抗战》,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第49页
http://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⑥]杨实:《滇西抗战》,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31页
copyright 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⑦]杨实:《滇西抗战》,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32页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⑧]宋希濂:《远征军在滇西的整训和反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远征印缅抗战》,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第68页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⑨]盛兆:《滇缅抗日杂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远征印缅抗战》,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第172页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⑩]盛兆:《滇缅抗日杂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远征印缅抗战》,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第173页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参考文献:
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1] 李光信 《腾越文化研究》,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
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2]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 《中国抗日战争史》(下),解放军出版社,1994。 http://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3]陈祖梁 《江山作证》,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copyright 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4] 杨实 云南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九辑 《滇西抗战》,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paper51.com[5] 宋希濂 《远征军在滇西的整训和反攻》,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 copyright 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6] 方国瑜 《抗日战争滇西战事篇》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paper51.com[7]何光文 《滇西抗战史论》,云南教育出版社,2007。 http://www.paper51.com paper51.com[8]徐康明 《中缅印战场抗日战争史》,解放军出版社,2007。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鸣谢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不知不觉我即将走完大学生涯的第四个年头,回想这一路走来的日子,父母的疼爱关心,老师的悉心教诲,朋友的支持帮助一直陪伴着我,让我渐渐长大,也慢慢走向成熟。
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首先,真诚地谢谢我的指导老师黄琳老师,本论文从选题、开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黄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黄老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黄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http://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其次,衷心感谢一直以来给予我无私帮助和关爱的政法学院老师们,谢谢你们这四年以来对我的关心和照顾,更谢谢你们在传授给我专业知识的同时教会了我如何学习,如何工作,如何做人。 copyright 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再次,我要认真地谢谢我的舍友,谢谢你们对我的关心、帮助和支持,谢谢你们在我的论文成文过程中提出的宝贵建议。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没有人比你们更爱我,是你们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支持让我走到今天,让我有机会进入大学,在大学里能顺利地完成学业。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