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无忧网提供: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设计|计算机毕业论文
栏目导航 代写论文
当前位置: > 思想政治 >

阿细人与火

阿细族——属于彝族的一个支系,彝族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彝语支。阿细族现在主要居住在红河州弥勒县西山区即西一镇、西二镇、西三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大部分阿细人的生活方式。阿细,虽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来自于滇西宾川一带。但是,自从弥勒十八寨起义失败后,阿细人的祖先们才退出坝区,进入文山、邱北、弥勒西山等山区,有的甚至进入广西境内。这就形成了今天阿细人大部分聚居弥勒西山,少部分散居昆明、石林、泸西、邱北、文山、富宁、广南乃至广西境内的格局。 http://www.paper51.com

阿细人来到西山,那时的西三一部分属于路南府辖区,这样,当时阿细人分成两个不同州府管辖。马龙、阿基邑、勒克等属于弥勒州管辖,油榨地、凤凰山、林马洞等一大半属于路南府,现在马龙、阿基邑、油榨地、凤凰山等一带都是阿细人的主要居住地,属于弥勒县的西山地区。对于阿细族的来源,有一种说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阿细人家三兄弟联合乡亲们起义,在起义失败之后,为了逃避仇人的追杀分别向不同的三个方向逃跑,还改了姓名,其中一个就逃到了现在弥勒的西山地区,从此在这里繁衍生息。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一、阿细人对火崇拜的表现 copyright paper51.com

 阿细族对火的崇拜思想有着漫长的历史过程,对他们而言,他们有自己的火神“木邓塞鲁”,“木邓塞鲁”是根据阿细语译过来。传说在古代,人们还不知道用火,也没有火种,过的是茹毛饮血的生活。有一天雷电交加而引起火灾,发现森林有烧死的野兽,人们吃了它发现味道鲜美,从此人们才学会了用火烧野味充饥。然而,在风吹日晒雨淋的野外生存,要保护好火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火灭了人们受冻吃生的食物。有一天,人们上山打猎时,遇上风雨交加,冻得人们手脚麻木,又冷又饿,纷纷在地上或依靠在树上休息。有个叫“木邓”的小伙子却骑在一跟朽木上面,边休息边拾起一跟细木棒握在手里,一直向地上的朽木上钻。为了舒筋活血也为了摩擦取暖,不知道过了多久,忽然从朽木中钻出火来,这就是钻木取火的由来,人们就把火命名为“木邓”,现在阿细族彝语仍称火为“木邓”。火在阿细人的心目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从古到今,他们认为阿细族是在火神的保佑下繁荣发展的,也流传下来了很多有关火的传统节日,即大家所熟悉的火把节,欢快的阿细跳月和神秘的阿细祭火节。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在不同的地区有关火把节的传说也不同,有的说彝家人受到外族的侵略,却一直攻打不下来,到了晚上人们想到了用火把绑在羊角上,赶着羊群进攻从而取得了胜利。另一个传说是彝家小伙子与天神摔跤并以天神的失败而告终,天神大怒而放害虫危害人间,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这天人们便用火把烧死了害虫,保护了庄稼,从而把这天定为火把节。从这个火把节的传说可以看出,阿细先民早期对火的净化作用的认识,他们把火看作是一种毁灭性的力量,能够清除威胁人们生活的有害物质。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据资料记载真正的火把节来历与彝族的十月太阳历有关,《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历》:“以十二属相轮回纪日,一个月为三十六天,一年分为十个月”。一个月恒定三十六日,十个月为一年,一年终结另加五至六天为“过年日”,即“岁余日”。此过年日平年为五天,每隔三年到第四年多加一天为闰日,即有六天过年时间,当这五天或六天“过年日”之后,新年开始。彝族十月历平均每年为365.25日,此与太阳年即回归年密近。彝族每年过两次节,即春节和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族支的民族要过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话有“星回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火把节对彝族来讲就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所有节日中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在整个的节日过程中所有的彝家,人不做饭,只吃肉、喝酒。肉叫“砣砣肉”是剁成一块块的猪肉或羊肉煮熟,沾上盐和辣椒粉吃。酒叫“杆杆酒”:用细竹子掏空了杆子插在酿好的米酒中吸着喝。 在火把节当天,弥勒的阿细族都要杀牛或羊来庆祝,热闹程度仅次于春节。当天附近的几个村子都会来弥勒县西三镇花口龙潭,观看火把节少不了的摔跤、斗牛,还有激情的阿细跳月,那人山人海的场面是一年中最壮观的一次。晚上的庆祝活动主要在弥勒城举行,长龙似的火把队伍把天空照亮,尽情宣泄人们心中的喜悦,最后集中到预先准备好的地点观看精彩的晚会。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阿细跳月是阿细人喜乐见闻的娱乐形式,也是阿细男女交往的重要方式。阿细跳月,又称阿细跳乐,是弥勒县阿细人传统舞蹈,又因阿细群众多在月下舞蹈而得名,每年4月8日是阿细跳月节。跳月的时候,男女面对面各站一排,男方主要弹三弦,配有其他乐器如哨子、笛子等,女方双手击掌,跳时男女都要抬脚,有节奏的跳动。有关阿细跳月的传说也有很多种:在远古时代,阿细人群居在山里,以打猎为生,有一天捕获了一只老虎非常高兴,人们便聚在一起用篝火烧熟老虎,边吃边围着火跳,欢庆打死老虎的喜悦,这种舞蹈就演变成了今天的阿细跳月;另一种传说是说在刀耕火种的远古岁月,阿细人白天要帮奴隶主种地,只有到了晚上才能种自己的地,为了赶时间而在没有熄火的烧过的灌木丛上种地,由于会烫伤脚,人们在播种时便不由自主的换着跳动左右两只脚,这凌乱无序而又充满美感的舞蹈形式,被智慧的阿细人捕捉到了,演化,升华为传世之舞——阿细跳月。有关阿细跳月的来历各种资料记载的也各不相同,但都与火有着一定的联系,由此也可以体现出阿细人是一个崇尚火的民族。 http://www.paper51.com

------分隔线----------------------------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