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1919年8月生于江苏省宜兴,1936年就读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油画与中国画,师从林风眠与潘天寿等著名画家。1947年入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研习油画,受教于苏弗尔皮教授。吴冠中先生学贯中西古今,兼绘油画和国画,并探索中西绘画艺术结合。吴冠中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他擅长表现江南水乡景色,如初春的新绿、薄薄的雾霭、水边村舍、黑瓦白墙,和谐、清新的色调,宁静、淡美的境界,使画面产生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他的画构思新颖,章法别致,善于将诗情画意通过点、线、面的交织而表现出来。他喜欢简括对象,以半抽象的形态表现大自然音乐般的律动和相应的心理感受。既富东方传统意趣,又具时代特征,令观者耳目一新。他的作品自成体系,富于创造性和独异性,线条是吴冠中作品的主旋律,吴冠中的画笔像一条杨柳一样随风摆动,变化不定,线在吴氏的绘画中起着主角的作用。线条这一艺术媒介和艺术形式关系着一般绘画作品的审美感受,看吴冠中的作品,我们有时会发现难“读”懂,但我们会被他作品中变化多端、流畅自然的线条所吸引。下面我从吴冠中作品中线条变化的“动感美”线条形式的“抽象美”和线条流动的“音乐美” 三个角度出发,浅析吴冠中作品中线条的艺术美。 paper51.com 一、线条变化的“动感美” paper51.com 动感美是指具有生命特点的,奔放,明快给人生机的美的感受,动感美是吴冠中作品中线条的主要特点。在他的水墨画中由为突出,其中的线条的流动仿佛有生命在画面是游走,他的作品里线条是最生动的舞者,或婀娜跳跃,或轻浅飘逸,或星点洒脱,或豪放诧止具有强烈的动感美。“有人试图将吴氏的线条纳入传统中国画范畴之中而不得其果。中国画评家将线条分为自由的"游丝描"与曲折的"折带描"。吴氏的线时而像在风中自由飘荡,像在空中迅即拂过的轻烟,在即将逝去时忽地转向另一方。线在吴氏的绘画中起着主角的作用。”(1)线条与运动在强调对比效果上是一致的。动感的线条是客观存在的,只是表现程度的时强时弱而已。 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图1:《残荷新柳 》,油画 ,吴冠中,61 x50cm, 2003】 吴冠中2003年的作品国画作品《残荷新柳》。画面用动感奔放,明快的线条表现生机勃勃柳条和用大片无意挥写的黑线和黑块表现的残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通过运用各种曲折变化的线条和不同大小的点想观众传达春气息。线条曲折不定,色彩不一,有粗线条也有细线条,在大量的竖线中穿插几条横向的黑线。结合大小不一的色点,整个画面表现出了一种跳跃的动感,虽然有残荷但是画面展现的是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用他曾经说:“线,形象地表达了情之缠绵。我的绘画经常坠入线之罗网,从具象的紫藤之纠葛发展到抽象的情结,纵横交错,上下遨游,线在感情世界中任情奔驰。我有不少画作以春如线命名以线书写春意,情脉脉,我乐于借用。”(2)吴冠中的眼中,这个世界几乎都是变成了线的组合。在线条构图中,线条流动的曲直变化就是画面强调对比的结果。吴冠中《残荷新柳》中用变化万千的线条给我们呈现了生机勃勃的画面,我们看到了如此繁多的线条:变形的、扭曲的、跳跃的,飞舞的。但是多而不乱,他的线条有生命,画面整体虽然线条起伏,但是又有相对的稳定性,使画面形象更加生动有趣。线条流动跌宕起伏、富于变化,从而使画面有起伏,也如运动中奔跑和跳跃,这样动感的线条增强了新鲜感和表现力,避免了画面的单调与乏味。 此外,他线条的粗细与虚实的变化,也体现了对比的动感美效果。在绘画作品中,线条只有有了粗细或虚实的变化,才能使得作品中表现的物象更加突出,整个画面才能层次分明。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吴冠中画面上的线条是有生命的,是他长期探索线条的各种元素来构成千变万化的画面,展拓画幅,在点、线的疏密组合中体现空间效应,他那多变的线条给我们以青春的活力,力量和情感。他那流动的充满旋律变化的线条,赋予了我们艺术的动感美。 copyright 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