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无忧网提供: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设计|计算机毕业论文
栏目导航 舞蹈学 艺术教育 艺术设计 音乐 体育 美术学 代写论文
当前位置: > 文体论文 > 美术学 >

浅谈中国重彩画的色彩与表现

  引言

中国传统绘画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中,已有自己用色的独特法度。一般把绘画中的色彩分为重彩和淡彩。重色即石色,其色彩性质为“富丽堂皇”“色意浓烈”而淡色指水色,其色彩效果雅淡清致。色彩在视觉艺术中是最感情化的因素。具有在瞬间换起人的注意与情感共鸣的效果。同时色彩又是文化隐喻丰富的视觉因素,在人类历史的存在劳动实践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内涵。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传统习俗和情感传达方式都与色彩有密切的关系。到了八十年代以后,随着现代人生存环境的变化,我们的文化需求以及对于艺术的认识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就中国画而言,传统水墨画一统天下的格局已不复存在,而工笔重彩画的复兴,则可以视为中国画由形态向现代形态转换途径之一。因此,在色彩的研究上,我们不能盲目地学习招法、练技法、找书看、请人教等。机械地以理论命令实践、去死背硬套一些色彩关系以及变化的公式,应该在古代色彩理论的基础上,善于用主观态度去发现大自然变化的色彩及主体变化的色彩感觉来提高色彩观察力和表现力,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本论文通过对中国重彩画的发展演变,古代重彩画的色彩,表现形式的介绍,让更多的人来了解重彩画、关注重彩画,对它有更进一步的研究。 paper51.com

一、中国重彩绘画的民族色彩风格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中国重彩的起源,应从史前人用颜料画身的活动开始说起 。史前人在大自然中对色彩有了最初的、最原始的自发感觉,为了美观或对自然的崇拜以及部落种族之间的区分,于是利用在大自然中发现的土质与矿物质颜料涂画自身。后来由于宗教活动促使人类进入精神创造的色彩形式。有意义的是宗教精神集中人的内外感官,长时间专注于宗教性的色彩形式创造,于是无论西方还是东方,各民族都在各自的宗教活动中,以宗教的精神性最先产生带着宗教性精神自觉的色彩形式。  

copyright paper51.com

    中国道家主张“五色而五色成焉”。道家在原始色彩本能中选择呈现个人独立精神“不拘于俗”的艺术方法,以玄墨色实现民族特色的审美形式。从古代色彩丰富性看,道家的“真”“朴”“玄”“妙”的审美主张,在限制色彩本质的全面展现的同时,却又以局限性的色彩自觉,令人悟到黑色的审美形式。具体地说中国古代文人画以水墨的审美情趣,升华了人类的原始色彩本能,把原始色彩本能的黑色变为可供观赏品味的墨色形式。与道家精神相对的是儒家。这时儒家和道家以不同的色彩主张,形成中国古代绘画色彩较早地从“重彩”和“水墨”两个方向进入民族特色的审美形式。在长时期的中国封建社会,这些审美形式却由于后来色彩感知观念的明显固着而逐渐僵化,没有随着时代充分实现全面精神高度自觉。其发展过程,虽然时有学者提出新鲜的色彩认识,但是却没有引起社会性的深入的色彩变革。到汉代佛教传入给中国绘画色彩带来跨区域性色彩融合。佛教色彩及技法与中国的民族色彩、技法相融合,增强了绘画艺术的表现力,而佛教在当时也为统治阶级所利用,发展得十分迅速,许多内地画家学习了印度天竺色彩和造型表现方法,运用色彩晕染法进行佛画创造,丰富了传统的表现技法,对美术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推动,也孕育着唐代绘画新面貌的产生。远古时代重彩绘画率先实现由多种纯正色相创造的民族色彩辉煌,唐代以后中国水墨画家又从墨色的极简极端地发展墨色的审美品性。这两种古代色彩形式证明,中国古代色彩曾经多层次实现人类古代建立在自发色彩本能之上的色彩自觉。与同时期西方色彩相比,中国古代画家率先以自发色彩的丰富性把“重彩”推向自觉精神层次,后来有又在墨色中将墨色的审美情趣推向极致。

paper51.com

------分隔线----------------------------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