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苍茫浑厚——髡残 髡残(1612—1692年),俗姓刘,字介丘,号石溪,又号白秃,电住道人等。自小喜好佛学,有出家为僧之念,20岁为僧。不久,清军入侵,为了避祸在深山居住,过着亡国和艰苦的生活。在此期间,他并没有完全崩溃,而是在大自然中深有体会,为他在日后的创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髡残画山水师法王蒙、巨然,从他的画中可见。髡残性情刚直,感情热诚,下笔沉着畅快,从而形成了浑厚华滋,笔墨苍茫的艺术风貌和胜人一筹的笔墨法度。艺术上主张抒发个性,反对陈旧,作品感情真挚,风格独特。他的作品大体有两种格调:一种是以大块墨表现山峦,不勾皴,再用秃笔沾浓墨画树,其形虽不严谨,势却很好。如《松岩楼阁图》是髡残粗笔写意的代表作。山峦用湿笔大块铺写,用焦墨秃笔点树石,罩淡赭色,用笔粗放却不放纵,画面效果及其浑厚,画顶部的草书题款更有增强画面的作用,是一幅气韵极佳的作品。另一种是先用秃笔浓墨画出山、树、房屋等形象,再用墨色晕染烘托。如《苍山结茅图》、《苍翠凌天图》构图饱满,画面崇山峻岭,万木众生,茅屋数间,几条垂泉,楼阁巍峨。用干笔粗笔皴擦,以淡赭染就,色墨互衬,圆浑厚重,是可为髡残代表之作。奥秘幽深是髡残绘画构图的特色,是受王蒙的影响,但更多是自己对山水的体悟与追求,通过自己独具特色的构图,将自然融化于胸中,在笔底自然流露的是他抗拒喧嚣与世隔绝的理想之境。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3、孤寂晶莹——八大山人 paper51.com
八大山人即朱耷(1626—1705年),又号雪个、个山、人屋等,明王后裔。自幼得其父对书法的指导,颇有天分。明亡为僧,36岁改佛入道,过着习静修真参研书画,闲游的生活。关于八大山人的来历,或曰:“山人固高僧,尝侍八大人觉经,固以为号”。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八大山人的山水宗法董其昌,他一向肯定董其昌并一生之中都不断临摹。其山水画用笔干枯,笔情恣纵,不拘成法,苍劲圆润。晚年更谐更深,襟怀浩落,慷慨啸歌,世目以狂,以空灵见其骨,有人理解为残山剩水,一片萧索荒凉。其实不然,他是将大自然万象提升为一种色相皆空的晶莹世界,达到无念、无相、无往的禅境。这种山水意象也正是他晚年从悲怆郁结中解脱出来,摒除一切杂念,心灵与自然契合一体的象征。这与他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他永守着孤寂的傲慢,他的“抽象美”的艺术形式之中蕴含的正是画家胸中奔涌的“自我”精神,也就是石涛一再申说的“我自发我之肺腑”之真意。其《山水册》画面大片空白虚灵,和远山如斗,衬托双松凌空翩翩起舞之势,楚楚动人,就单纯的技法与形式美、笔墨功夫而言,此页山石双松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copyright 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