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总结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璪的这句名言是对:外在的世间万物(造化)和作者自己内心真实感悟(心源)的一种辩证统一理解的理论。同时也言简意赅的指出了艺术创作的根本所在。故此,才成为后世艺术工作者的座右铭,指导中国艺术的纲领。它是创作高水平艺术作品的规律(例如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论一样),而不是艺术创作的方法。因为艺术本身就是美的体现的一种形式出,因为,美的体现其形式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没有特定的规律和方法。表现的过程也是如此,正如人们常常所说的条条大路通罗马一样,否则就会出现死板、僵硬、一成不变,最终导致艺术的死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整句话,不管是对外在的大自然的体悟也好,还是自己内心的真实感悟也罢,都体现着一个‘悟’字。“中”《说文》中的意思是:中,和也。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综合的意思,也就是外在事物与内心感悟的综合。但是这个综合可不是简单的1+1=2,而是,适当的取舍,以达到一种平衡,这就存在着一个度的问题,即不能客观的像现在的照相机一样真实的记录客观现实。同时也不能完全主观的靠自己的想象,按照自己的意志、意愿全然不顾事物的客观规律来创作,而是在似与不似之间,既不违反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又不影响体现自己的思想内涵。通过表现客观事物的艺术作品,来表达和寄托作者内在精神感悟。山水画甚至中国古代艺术其特点,就是以形写神、形神兼备,重视意境的创造。也正是古代道家所谓“天人合一”思维方式的体现,与其说中国古代的山水画,是对客观山水对象的描摹,不如说是对现世的超越,是作者内在的精神家园中思想的一种折射。而艺术作品的价值如何,往往就是体现在形式和内容上是否能够紧密结合。最后,不管是‘外师造化’或是‘中得心源’都需要创作者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方才可胜任。古往今来多数伟大艺术家那一位不是其才学、人品、学问、思想都无不高人一等,因为只有各方面都很优秀,才可以使自己的艺术境界更上一层楼。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