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一、80年代画家眼中的圭山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80年代最早踏入圭山的几位年轻艺术家中,就有毛旭辉,张晓刚,叶永青等,而他们笔下的圭山,就与当时的时代特征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时的中国美术界,正值四川美术学院的“伤痕美术”之后崛起了“乡土现实主义”,奏响着那个时代的最强音,至今嘹耳:四川美术学院罗中立的《父亲》,何多玲的《春风已经苏醒》,中央美术学院陈丹青的《西藏组画》。而这几位地处云南这一边缘地带,与四川美术学院比邻,不甘寂寞的青年,采取了如下回应:他们走进圭山,去探索属于自己的画派,在毛旭辉的《圭山组画》中,笔下的圭山,强烈的红土纯色的蓝天,如《红土》,《有白山羊的大桉树》,《三棵大桉树》等作品。在技法上,用笔古拙,猖狂大胆,甚至夸张变形,是对客观物象的超越,是应用圭山这一自然物,来达到精神上的追求;色彩上多运用纯色,红的更红,绿的更绿,蓝的更蓝;题材上,牧羊女、白山羊、古老的桉树、红土地等交织在一起;情感追求上,古拙原始正如李森给他的评价:“《圭山》形式至上,是不静态的和谐,追求矛盾运动中达到崇高,变态、扭曲是同愚昧保守的生活方式与自然景观和谐相处。”(1)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而叶永青笔下的《圭山系列》,同样体现着作者在苦苦追寻的形式,在他笔下,是色彩臣服于形式之下,是理性的,原始的。而张晓刚笔下,是人性至上的,红土大地之上屹立着的庄重严肃的人物,不正是在追问生命本源吗?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80年代毛旭辉,叶永青,张晓刚的《圭山组画》杰作不断,同当时的乡土现实主义背道而驰,乡土现实主义,是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现状,生存状态的关注与表现,手法上是极其朴素的写实主义,只为真实的再现生活场景,以达到尊重人,关怀人,赞美生活,赞美人性。但毛旭辉他们笔下的圭山,是抽象的物象,树木,红土,人物,山羊等扭动着,充分体现着作者的探究精神,把物象语言化,形式化,自我化。他们又是回归最原始的人的创作动机。 copyright paper51.com
总的来说,80年代画家眼中的圭山,到画布上的呈现,是原始主义的,是对生命内涵的探讨,对生命的追问,是让艺术回归原始,削去技法,是生命体最本源的原始冲动,那么,原始,封闭,自然人,是他们最想看到的,于是他们选择了圭山,正如后印象大师高更选择塔希提岛,远离中心文化一样。这样也充分体现了在那个时代的他们,是在极力的向外面效仿,学习。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