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祖国的南疆边陲,有壮、苗、瑶、彝等十个少数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和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与自己生产劳动、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紧密相连的体育运动项目,如武术、射弩、陀螺、抢花炮、摔跤、高脚竞走等。作为各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在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全球化、现代化的条件下,民族传统体育受到了冲击与挑战,学校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场所,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传承有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2001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使中小学体育教学掀起了改革浪潮,但是由于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落后,现代体育教学内容很难在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因此,实施要求遵循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规律,突出地方性体育教学特色,加强地方性课程体系建设。这就从政策上肯定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学中的地位,也为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即: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体育课堂。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传承需要学校;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离不开民族传统体育,在全球化、现代化的条件下,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为两者结合提供了契机。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http://www.paper51.com 1.1 研究对象: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文山州八个县,其中砚山县盘乡中心学校;西畴县蚌谷乡中心学校;文山县开花镇小学为重点研究对象。 copyright paper51.com
1.2 研究方法: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关于地域民族传统体育、学校体育、文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等方面的文献近 40 余篇,确定本研究的理论依据;逻辑分析法,主要运用比较分析、归纳与演绎、因果分析和结果与功能分析等。 http://www.paper51.com 2 结果与分析 copyright paper51.com 2.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中小学体育课堂的可行性 copyright paper51.com 2.1.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可开设项目多 copyright paper51.com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内共有11个民族,其中10个是少数民族,即壮族、瑶族、回族、苗族、彝族、傣族、白族、蒙古族、仡佬族、布依族,这些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特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体见表一),并且各有特色,主要项目有倒爬杆、武术、射弩、陀螺、抢花炮、摔跤、高脚竞走、赛马、划龙舟、跳竹竿等,这些民族传统体育大多是各民族生产劳动的结晶,很多是在劳动过程中进行的,对场地没有严格的要求,同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器材简单,一些项目能在生活中就地取材,因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受场地限制小,器材成本低,可开设项目多,如陀螺是文山民间普遍存在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彝族的摔跤基本不受场地的限制,而且基本不需要器材。如果把这些项目引进中小学体育教学课堂将丰富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解决学校场地器材缺乏的问题。 paper51.com
表一 文山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阅览表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