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无忧网提供: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设计|计算机毕业论文
栏目导航 舞蹈学 艺术教育 艺术设计 音乐 体育 美术学 代写论文
当前位置: > 文体论文 > 音乐 >

云南圣谕说唱艺术的形成及特点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圣谕是清代的一种以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为宗旨,以纪实性宗案故事为内容,带有浓厚迷信色彩和严格礼仪规戒,以诵念为主,说多唱少的民间曲艺形式。起源于清初颁发的有关教化民众的谕示活动,经历了从条文诵念到内容诠释再到形象演义的嬗变过程,俗换圣谕宣讲,云南各地都曾有流传。

paper51.com

圣谕以说唱形式流传的时间,前后不过七、八十年,其声腔仅属即兴讴歌的唱调,尚未形成稳定的名称和类别,是曲艺音乐初创阶段的“活化石”,探析它的历史背景与源流,对研究民间音乐的产生与发展的着重要的意义。

paper51.com

一、历史沿革与流布情况

copyright paper51.com

圣谕始于顺汉九年(1652)首次颁发的《六谕文》(即《圣谕六训》)①。康熙九年(1670)和十八的(1679)又先后两次增补内容,颁发《上谕十六条》②。雍正二年(1742)再将《上谕十六条》“导绎其文,推衍其义,其得万言”为《圣谕广训》,“颁布各学宣讲”③。嘉庆二十年(1851)经仁宗御批后通行的《广训衍义》④,是圣谕由吟诵形式向诵唱形式转化的重要标志,从此,宣讲的内容逐渐扩大,“解脱”条文的故事更加丰富多样,其形式也随之发展成为有诵有唱、有理有情的曲艺形式。 http://www.paper51.com

圣谕在云南的流传情况,是见诸于官修史志中记载最多的一种。从现存的文献及口碑材料证实,云南的圣谕宣讲活动依“改土归流”的进程而有先后之分。圣谕传入云南最早见于《元江志稿》:“康熙十年(1671),各地兴建学馆、讲堂和圣谕堂,每逢朔、望日晚,男女老幼汇集堂内聆听礼生讲圣谕”(元江府于顺治十七年设流官)。并作为皇家庆典活动的重要内容,康熙三十七年(1699)《嶍峨(今峨山)县志》曾载:“庆贺万寿圣节、皇太后圣诞、皇太子千秋、元量、长至,先期一日,知县率属员同驻防武官赴观音阁习仪,至日五鼓庆贺,行三跑九叩礼,开讲召书,……讲圣谕十六条。”继后成书的各地方志也多有记述,如康熙五十一年(1712)《绿丰县志》载:“每月初二、十六日,县令率僚属,集士民于金山寺宣讲圣谕。”可见,圣谕宣讲已成为官府倡办和主办的一种全民性活动,并逐步形成时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明清鼎革之际,云南战乱连年,因而普遍的圣谕宣讲,当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平定三藩”以后,至雍正,各地凡设流官的都“奉诏令于朔、望日择地聚集士庶宣讲《圣谕六条》和《圣谕广训》”,由“儒童担任讲习”(乾隆《河西县志·讲约》)。并已制订了一些相应的监督与激励措施,如雍正《东川府志·宣讲》曾载:“雍正七年奉诏设正一员值月生二,月于府泽各大乡村宣讲,各置善恶印簿二本,以示劝惩。”不过此时乃至乾隆时期的圣谕,均处于吟诵圣训条文或注释阶段,尚未发展成曲艺形式。嘉庆二十年刊印饬发的《广训衍义》,以各条后所附的“实例解说”,将圣谕宣讲由单纯的条文说教拓展为具有感染力与诱惑力的故事演义,触发了各种以故事集形式汇编的宣讲本迅速诵现,促成圣谕宣讲的曲艺化发展。至道光年,《宣讲集要》、《宣讲拾贵》、《遍地珍珠》等大型故事集刻本已在全省广为流传。这些刻本中的故事,以唱词的专门标记(歌或讴),表明圣谕宣讲已成为了有诵有唱的曲艺形式。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大量口碑材料说明,云南圣谕宣讲活动曾长期兴盛,圣谕宣讲活动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连一些偏僻山区也陆续兴起。如楚雄彝族地区在光绪年(1875—1909)间,四川评书艺人(也讲圣谕)不断涌入境内黑、白诸盐井,广泛推动了圣谕宣讲的曲艺化发展。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圣谕宣讲因对维护社会安定有利而倍受上层士绅官吏所青睐,直到民国年间,有的地方绅士不但主持圣谕的管理,还亲自登台讲圣谕。连一些不通汉话的少数民族山区,官府也明令“公举通晓文艺又善彝语者,每乡各举一人,将发来十六条注解律例”到各村寨宣讲,并责令“均毋视为故套,玩忽从事”,对“讲解之人果能实力奉行、善于化导”,还要“另加优礼”⑤。同时,由于宣讲内容适合贫苦百姓和睦清吉、消灾免难的现实需要和因果报应、但求来世的精神寄托,宣讲形式也适合广大民众尊师重教、崇尚礼仪的传统习俗,加之宣讲的故事曲折离奇、生动形象和有说有唱的艺术感染,在文化生活较为贫乏的广大乡村,自然深受欢迎。光绪年间,新平县花山大庙的圣谕宣讲,听众都在千人左右。听众因受感化而当即捐资物者屡见不鲜,讲到悲惨情节时听众嚎啕大哭的动人场景随处可见。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综上所述,云南的圣谕宣讲活动起源于清初颁发的《六谕文》,普遍开展于康熙前期。嘉庆年间开始以曲艺形式出现并在民间更为广泛的流传,咸丰年间达到鼎盛时期。辛亥革命以后,圣谕宣讲渐趋衰微。建国后,除个别地方有老人相聚讲听外,圣谕活动基本消失。 copyright paper51.com

------分隔线----------------------------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