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无忧网提供: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设计|计算机毕业论文
栏目导航 舞蹈学 艺术教育 艺术设计 音乐 体育 美术学 代写论文
当前位置: > 文体论文 > 音乐 >

模仿在声乐学习初级阶段的重要性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示范《黄水谣》中“黄水奔流日夜忙,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妻离子散天各一方。”这是整首歌的结尾部分,要求速度渐慢且力度由弱变强再变弱。此时教师即可让学生亲手感受示范演唱时呼吸力度的存在与变化。在教师演唱“黄水奔流日夜忙”这一句时,学生触摸教师的腰部即可发现——在演唱前,教师的腰部与腹部一起均呈现气球充满气时的鼓胀感;而在开始演唱时,学生也能很轻易地感觉到教师的腰部由于用力而变得鼓胀且坚硬。而在下一句即将开始之前,教师由于换气腰部也会出现很明显的变化——先是往下软了一下,瞬间即又变为一个充满气的气球。在示范最后一句“妻离子散天各一方”时,学生更能感受到教师腰腹部力度的变化——“妻离子散”时的力度是很强的,学生会很明显地感觉到教师腰部在演唱每一个字的时候都呈现坚硬的状态,说明这里需要很强的气息力度支撑,而唱“天各一方”时坚硬感则显得弱了许多,正如同一个人在无奈的情况下叹气时的感觉。接下来,学生即可自己摸着相应的部位进行模唱,很快便能找到演唱这一部分时的呼吸感。 http://www.paper51.com

3、在声乐学习的初级阶段,学习者还可以尽可能地模仿教师或某位歌唱家的声音,在模仿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总结。经过长期的模仿训练后,学习者便能从中找到较为适合自己的用气方式。再在此基础上接受教师的训练和指点,久而久之便能形成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较为科学的演唱气息的运用方法。 copyright paper51.com

经过长期的模仿训练与总结,学生便能用自己的意识感受气息的存在、控制气息的力度和灵活度,进而逐步在演唱中转化为下意识而又运用自如的配合,遇强则强、遇弱则弱。

paper51.com

由此可见,模仿极有利于初学者找到歌唱的气息,找到歌唱的动力所在,也更有利于他们尽快进入声乐学习的专业化状态。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二)节奏感和旋律感的形成 paper51.com

对于绝大多数声乐初学者而言,他们并没有鲜明的节奏和旋律概念,充其量就是天生乐感较好的学生能够找到一定的节拍感,能够找到音乐中存在的一定的强弱关系。然而,想要拥有较为准确的节奏感和旋律感,后天的训练和培养尤为重要。

http://www.paper51.com

在声乐学习的初级阶段,很多教师都会采用口授的方式来进行节奏和旋律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显得刻板,初学者听起来也会觉得较难理解和掌握。此时,大量的模仿便有利于节奏感和旋律感的形成。所谓“习惯成自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听多了、唱多了,学生便会在潜意识层形成一定的惯性思维,自然而然也就达成了学习的目标。

paper51.com

例如,学生在初次听《兰花草》(2/4拍)和江苏民歌《茉莉花》(4/4拍)这两首歌时,很难听出其中的不同,总感觉都是一强一弱的进行,没有太大的不同,自己跟着唱也很难发现其中微小的不同。而慢慢地听久了、模仿久了以后,就会发现《茉莉花》这首歌中似乎有一个强拍略弱一点。再接着听、接着模仿,他们便能很清晰地感受到《茉莉花》中那个次强拍的存在。同时也将逐步发现,《兰花草》唱起来和听起来会更活跃一些。久而久之,学生们的节奏感和旋律感便不知不觉地形成了。

copyright paper51.com

------分隔线----------------------------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