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一种流动的声音的艺术。音乐的表演作为二度创作,就是再次赋予音响动态结构以生命的形式,即充满着丰富情感意味的音乐运动。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表演具有赋予作品生命的活化机制。表演的活化机制一方面体现使符号形式转化为活生生的声音动态,使欣赏者感受到具体可感的听觉意象;另一方面表现在优秀的作品都是经过一代代的演唱家们不断地传播(也依靠录音手段),才使之得到保存,并在社会音乐生活中有持久的生命力。音乐表演要求表演者经过多年的演唱或从声音的训练,从单音到和声,再到歌曲演唱中的吐字、咬字,声音的归韵,而对歌曲中所蕴涵活灵活现的丰富情感深层的挖掘。这样呢,才能有可能表现好音乐,而教师就刚好充当了这个角色。就对音乐的演唱来讲,能否对乐曲注以生命,往往是演唱能否成功的关键。(例如:在声乐艺术中抒情乐章的演唱,它需要理智又需要诗人善感的气质,才能将每个作品的感情表现出来。)因此,在歌曲教学中,教师必须身临其境地把内心深处的情感传送给学生。当然演唱并非只是准确无误地表现技巧,而是高度个人化的自我表现,教师应指导学生领悟歌中思维,“全身入歌”地进行再创造,这样达到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有意识地进行的。成功的再创造不仅可以准确揭示作品的魅力,还可以使之更鲜明、更完美,具有独特新鲜的感染力。前苏联音乐理论家谢洛夫就谈到:“伟大表演家的巨大秘密是他们用自己天才的力量,从内部来光辉地阐明地所演唱的作品,并把自己的心灵所感觉到的整个新境里放入作品里,但是仍然非常客观。”反之拙劣的表演,不但会影响作品的审美特性,歪曲作品的内涵,丑化其形态,还会令作品面目全非。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综上所述,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身临其境地去进入角色,依据歌曲的内容,声情并茂(在歌唱时,既要注意声音完美的表现,又要讲究语言感情的表达,只有声音与表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歌唱才能声情并茂,有血有肉,感人肺腑,动人心弦。如果一个人的声音缺乏训练,他再有激情也无法打动他人。反之,有一个人训练有素,声音很棒,然而,没有激情,感情投入不够,同样也很难感染听众)地表现出相应的情感,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在课前就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酝酿情感,排除一切干扰,调节自己的情绪,决不将工作生活中的不愉快带进课堂,导致不利于施教的因素产生。一个情绪低落心不在焉的教师,又怎能演唱出优美的曲,唱动听的歌呢?面带着微笑走进教室,面带着微笑向学生问好,满怀激情地进行教学,教师的情绪饱满,学生的心情也随之开朗,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