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叙事大歌 即用合唱形式演唱的叙事歌曲,大多为传说中的侗族爱情故事,也有一部分是汉族传说故事,如《嘎英台》等。叙事大歌根据结构和演唱形式,可分为“嘎窘”“与嘎节卜”两种。 copyright paper51.com 嘎窘:歌词段落多、句子少,旋律节奏鲜明,无论是齐唱或合唱,各声部都由旋律构成,仅在结尾处(“拉桑子”)出现短暂的低音持续音衬腔唱法,一般由女声歌对演唱。《珠郎娘美》是著名的侗族民间爱情叙事长诗。曾被改编为侗戏在侗族居住区广为上演。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嘎节卜:歌词段落较少、句子则较多。旋律有明显的吟诵风格、节奏较自由。这种叙事大歌男、女歌队均可演唱。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侗族集居自然条件多样,社会经济类型有较大差异性,生活方式、风俗信仰独具特色。这决定了侗族民歌在体裁样式、题材内容等方面都显得纷繁多样。二.形态与特点: paper51.com 1986年10月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执行主席约瑟芬·玛尔格维茨听了侗族大个后激动地说:“在亚洲的东方一个仅百余万人口的少数民族。能够创造和保存这样古老而纯正的、如此闪光的民间合唱艺术,这在世界上实为少见。[3]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1.大歌的演唱特点—侗族大歌的演唱多属支声复调和持续音类型。其具体表现在声部派生,相互应和、相互模仿,以及对空间的装饰,变奏等方面。 copyright paper51.com 就一般而言,其主旋律均在第二声部,此声部由侗族班大多数成员演唱,在此基础上产生出第一声部,此部分由侗歌班领唱者轮流交替领唱。其原因主要有如后两点:第一,侗族大歌班齐唱大歌时,通常演唱的是第二声部。第二,声部通常由富有经验的歌师根据二声部的旋律附加派生,因而需要具有较为高超的演唱技巧。[1] copyright paper51.com
2.大歌的形态特征—侗族大歌无论其曲式结构、和声变化、转调手法、歌词运用等方面,均具有较为独特的个性特征。总的态度如下: paper51.com 曲式结构:侗族大歌是一种多段体的合唱歌曲,一般包括有歌头、主体、尾声三个既独立又相连的段落。图示为: http://www.paper51.com 大歌 paper51.com 歌头 主体 尾声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曲一 曲二 曲三 、、、、、、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领唱 中心部 尾声 copyright paper51.com 转调手法:侗族大歌一般采用羽调式,常用的转调手法为同宫系统内的羽、宫的相互交替,以此来求得调式色彩的变化。因此也最常用羽音(主音)和宫音作为持续音。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和声变化:侗族大歌的和声常用的音程有大小三度或纯四度、纯五度,但二度音程也较为常见。 paper51.com
歌词运用:侗族大歌的歌词结构通常须遵守一定的音韵与格律,简单的说,无论是自由节拍的曲调还是规范节拍的曲调,其歌词均以偶数为主。在侗族大歌中称为“枚”,称曲中的段为“角”。因此从侗族的音韵上说,角即为韵之意。[1] copyright 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