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正确理解“轻声”唱法,克服“虚声”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有这么一种声音,听起来很统一、柔和且有一定的位置,但音色偏暗,声音没有张力,经验不足的教师往往会把这种声音当作是好的声音,其实不然,这种声音被称作“虚声”。如果说把童声的发声训练分成两大步骤的话,那就是:克服“白声”;克服“虚声”。“白声”的克服比较简单,“虚声”的克服就不那么容易了。常常听到有教师苦恼地说:我的学生学会唱轻声之后就怎么也亮不出来了。的确,克服“虚声”是童声训练过程中一个难以攻克的堡垒。如何让学生在学会“轻声”后再把声音亮出来,这个难题令很多教师困惑不已。要想达到歌唱的较高水平,就必须克服“虚声”。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产生“虚声”的原因:由于要克服“白声”,教师就要求学生唱“轻声”。过分强调“轻声”的结果是使学生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学生从过分用嗓、变为不敢用嗓,音色也由太亮变成太暗。有些学生没有真正搞清楚什么是“轻声唱法”,把“虚声”误认为“轻声”。“轻声”与“虚声”的根本区别是“轻声”是在打开喉头的情况下,有气息支持的唱歌,而“虚声”是喉头上挤、漏气的歌唱;因为没有打开,声音就不圆润,因为没有呼吸支点,声音就没有穿透力。这种发虚的声音,不仅没有唱歌效果,同样也会损坏声带。结合体会,下面谈谈两种解决方法: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3.1喊唱练习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孩子们用“虚声”唱歌,但决不会用发虚的声音讲话。特别是站在远处呼喊时,一定会将声音喊出来,使别人听到。利用这种呼喊的感觉可以尽快克服“虚声”。值得提醒的是,这种“喊”不是“叫”,它是在气息的支持下,适用适当的母音来完成练习的,如“啊咦嗯”等,呼喊时用疑问的语气,声音先短后长,先弱后强,先低后高。嘴形不宜张得太大,唇、舌仍要放松。口形一旦张好了就不要乱动,直到做完这个练习为止。 copyright 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