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在我国也称“秦筝”,是一种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发展到现在已经有近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段历史的进程中,随着乐器本身的改善发展和古筝前辈们在继承优良传统基础上的不断开拓创新,其演奏技法有了很大的丰富和发展。概括起来大概有:轮、琶、揺、刮、滑、揉、按、颤等八种。揺指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的技法。揺指是指在一根或多根弦上力度均匀并快速的连续反复托劈的一种指法。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弹拨乐器与其他弓弦、吹管乐器相比,其表现单个的音符相对比较容易,而表现一长串连在一起的音符比较难。对此弹拨乐器家族中的其他乐器都慢慢演进出了自己让时值延长、使连贯性增强的技法。如:扬琴的“轮竹”技法、琵琶的“轮指”技法、三弦的“捻指”技法等。而古筝则是用“揺指”这一技巧来实现这个目的的。因为它是在一根或多根弦上快速并连续反复的托劈运动,所以其感觉就像是串珠子一样把各个珠子——单独的音连成了一串,从而增强了旋律的连贯性, 使曲调更为流畅;使古筝的旋律更富有歌唱性。它特别适用于抒发情感,可以让人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的情感在古筝乐曲中得到更好的展现。揺指这种技法在清代就已经流传了,这从《弦索十三套》这部曲集的第三集《海青》一曲中有揺指指法的标志可以看出。(《弦索十三套》是由清蒙古族荣斋汇编,嘉庆甲戊(1814)年抄本之译谱)在最初的记载中揺指的叫法和现在不同,如在《弦索十三套》中称揺指为“轮”,旧谱称之为“合”,《弦索备考》称之为“撮”。漫漫的历史进程中随着演奏技巧的发展和创新,揺指这种技法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创新。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一、传统揺指技法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古筝传统筝曲可以分为山东筝派、河南筝派、浙江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等派别。各派别的风格与演奏方法都不相同,因此它们的摇指技法也是各具特色。依据它们演奏方法的不同而造成的不同风格来归类,可分为山东筝派的大指小关节摇 、河南筝派的大指大关节摇、浙江筝派的大指扎桩摇等。各派的“摇指”都有自己的独特技巧和艺术风格。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山东、河南、浙江三个具有代表性筝派的揺指。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一)山东筝派的摇指 paper51.com
山东筝派摇指: 山东筝曲音乐风格刚劲有力、明快铿锵、华丽悠扬。来源于大板曲和小板曲。山东筝曲的摇指技法是以无名指在琴弦上扎桩,右手大指以小关节为轴心在弦上快速、连续托劈形成的大指小关节摇指。这种摇指也称密摇。它的特点是音色统一、清脆悦耳、圆润流畅、节奏均匀、颗粒感强,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这种摇指由于是大指小关节运动,其动作幅度不能够很大,因此发音听起来比较细密,能够灵活的运用。但是也正是因为它依靠的是大指小关节的快速运动发力,导致其力度比较弱,因此摇指持续的时间不能够很长,奏不出长时值的音符,不能够长时间的持续演奏。这种摇指一般都是先劈后托,因此其发出来的第一个音的颗粒感很强,听起来音色很干净。山东筝派的代表人之一赵玉斋先生所用的摇指技法就是这种大指小关节摇指。他的演奏热情奔放、粗犷质朴。赵玉斋先生在演奏传统山东筝曲《高山流水》中就运用了这一技法来表现翠竹迎风摇曳的生动形态。山东筝派的另一位代表人是高自成先生,他的演奏干净利落。他也把这种摇指方法用在了他编曲的《凤翔歌变奏曲》中,表现人们对家乡变化的喜悦之情。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