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经音乐是在元末明初时产生于大理道观,具有“洞府经文之乐”之意。洞经音乐源于道教文化,最早伴随着“谈经”形式的产生而诞生,它的产生与大理古代音乐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大理的音乐文化早在唐代南诏时期就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洞经音乐在七百多年的发展中,从单纯的道教音乐演变成了一种集道教音乐、儒、释音乐、唐宋音乐、宫廷音乐、南北曲、江南丝竹、大理音乐及多种民族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为一体的独特音乐品种。洞经音乐风格奇异,曲调优雅,既有道教音乐的飘逸、宫廷音乐的典雅,江南丝竹的柔美,也有白族民间小调或欢快、活泼,或庄严、浑厚的音乐特色,这些音乐深受人们的喜爱。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一、起源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洞经音乐是一种由道教音乐逐渐发展演变为民俗音乐的音乐形式,它古朴、典雅,并且流传广泛。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物古迹众多,是全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古有“文献名邦”之称,唐朝时期,历史上著名的地方政权南诏国在大理定都,历代南诏王不断吸收优秀的中原文化,使大理发展成了当时云南乃至更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据相关资料记载,南诏统治者不仅派出大批音乐人才到长安、成都等地学习,而且还大量吸收吐蕃、天竺等国的音乐文化,通过不断的积累认识再把这些音乐与当地的民族民间音乐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大理独具特色的音乐体系。公元八百年,南诏王异牟向唐王朝敬献了大型乐舞《南诏奉圣乐》,这套音乐体系的形成为洞经音乐的形成奠定的基础。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当时,唐宋的经济文化得到大力发展,唐宋皇帝竭力扶持道教,使道教文化急剧发展。有道藏中收集了《上清大洞真经》,这为洞经音乐组织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洞经音乐就源于道教音乐,最初以道教宣教形式“谈经”的基本形式出现,是在大理独创的,由佛教、道教“谈经”发展和演变而来的一种音乐宣教形式,因其唱诵和演奏的内容主要来自道教经典《三洞谈经》和《太上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而得名。后儒、释、道三教合一,洞经音乐的内容得到丰富,活动的范围也不断扩大,洞经组织逐渐被文人贤士掌握利用,从而走向民间,最后发展成以洞经音乐会为载体,以道教音乐、宫廷音乐、唐宋音乐、民间音乐改编曲、江南丝竹为内容,以理学思想为思想基础,以修身养性、娱乐为目的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民俗活动。 http://www.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