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细乐是迄今为止仍然流传在纳西族民间的一组歌舞组曲的称谓。纳西人民称之为“勃拾细哩”。它不仅仅是歌舞套曲,同时融入了纳西族人民的历史、民间传说以及部分生活习俗等纳西文化。由于历史、文化发展变迁,白沙细乐发展到20世纪初期开始逐渐走向衰落,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丽江地区的迅速发展使更多的人开始关注白沙细乐。 paper51.com 一、白沙细乐的萌芽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白沙细乐的来源,自清代晚期以来众说纷纭。而各种说法各自都有相关的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为依据。有学者认为白沙细乐是宋理宗宝佑元年忽必烈经过丽江时遗留下来的蒙古音乐,而有的学者认为白沙细乐是纳西族本土音乐。经过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我个人认为白沙细乐为纳西族本土音乐,关于白沙细乐是纳西族本土音乐的说法的史籍记载是:1914年编撰的《纳西丛书集》之63《一笑先生诗文抄》(纳西族清代诗人李玉湛)在他的《巨甸居人》中写到“木氏盛时,永宁夷率众来袭,木氏设伏白沙以待之,歼敌殆尽。民间造此曲以悼之,故曰白沙细黎。细黎者,细乐也。迄今丧事处犹用之以助哀,声急悲酸。白沙者,白尸之转音。白,番夷也。尸,死也。木氏歼番夷之与此地,因此得名,今土人犹名此曲为白尸也。改流后,官府文书以白沙代之,以其居府城之北而多沙。”与此同时,也有与此段史籍记载相吻合的民间传说:“古时候,丽江纳西族土司木天王企图吞并普米居住的地方—四川木里、宁蒗、永宁。于是把他的女儿龙女以联姻手段嫁给了普米王子。随后,土司以生病为由把公主骗回到了丽江,预谋把普米王子也骗到丽江然后把他杀害。公主知道了土司的计谋后设法把消息带给了普米王子。普米王子率兵攻打丽江,木土司设下埋伏,普米将士全军覆没,王子战死丽江。木土司经过调查得知龙女传信给普米王子的事情,就把公主囚禁在玉龙湖中的小岛上折磨惨死。为了超度死亡的战士及普米夫妇,纳西先民创作了哀乐白沙细乐。其中有《一封书》、《三思吉》、《阿哩丽吉拍》等乐曲。根据以上的史籍记载以及民间传说可以了解到白沙细乐为纳西族本土音乐这一说法也有它很强的说服力。同时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推论那就是白沙细乐作为纳西族本土音乐与纳西民间丧葬有着紧密联系。 copyright paper51.com 二、白沙细乐的发展 http://www.paper51.com (一)白沙细乐的早期 copyright paper51.com
大约在(1548—1723)即明嘉靖二十七年到清雍正元年即“蕃纳战争”到“改土归流”的近200年是白沙细乐的早期。在这一时期儒学礼乐文化和汉族道教音乐都大量传到了丽江纳西族地区并深入人民的生活中。白沙细乐就在这一时期在它自己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汉族地区传入的词牌、曲牌等外来音乐。这一内容见诸于清乾隆八年(1743)成书的《丽江府志》中:“…..皆有歌曲、跳跃、歌舞。乐工称细乐….”其调亦有《叨叨令》、《一封书》、《寄生草》等名。从这些记载我们可以得知白沙细乐的成型与汉族音乐文化的传入有密切的联系,白沙细乐吸收融合了外来音乐文化,丰富了内涵。因此这个时期的白沙细乐为以后的转型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