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郭熙和“三远法” 郭熙是我国宋代画家,善画山水,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理论家,著有《林泉高致集》。“三远法”的提出正是由此书中得来的。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1、 郭熙的生平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北宋中期,郭熙异军突起,活跃于画坛。郭熙(约1000年——约1090年),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东)人。约活动于英宗、神宗、哲宗三朝,受到皇家的赏识在宫廷作画一直到晚年。在画坛上可以和关仝、李成、范宽三家相媲美。他的山水画主要是继承了李成的传统,又吸收其他各名家之长,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他强调山水画要富有诗意,要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意。例如他的《早春图》就表现出了这种意境。《早春图》为绢本,浅设色,纵158.3厘米,横108.1厘米。现存《早春图》(藏台湾省故宫博物院),一般被认为是郭熙的代表作。画中有巨石圆岗迭叠而上,有薄雾笼罩在山腰,有涧水流于山石间,有大小长短不同的树……这些都体现了山重水复的画面内容,给我们展现的是北宋山水画的写实技巧和真实意境。当然,郭熙的其他作品还有很多,但我了解有限,所以这里就不多谈了。郭熙除了他的画外,应该说更胜一筹的是他的《林泉高致集》,这部著作奠定了他在画史上的不朽地位。他在其中提出的山水画构图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的观点对后世绘画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三远法”的构图方法,虽有前人探索过,但却没有人总结,是郭熙归纳出的。它体现的是中国山水画特殊的观察方法,研究的是俯视、仰视、平视的空间感,对于山水画创作具有深远的方法论意义。其次,“三远法”还体现在营造的意境上,如:怎样的景象、画面的虚实、留白、诗画结合等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我认为影响较深的是郭熙的“平远”法。因为有了郭熙的这一理论研究,山水画便转向了“平远”发展,不但郭熙本人如此,而后元、明、清文人士大夫所作的山水画作品,几乎都是向一色的平远发展的 ,对后世山水画的空间表现及研究有巨大的影响。 http://www.paper51.com
2、 郭熙的“三远法”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林泉高致集》是宋朝郭思根据他的父亲郭熙的创作实践和平日创作的言论,整理而成的一部对北宋后期之前山水画创作的总结,以及对山水画有关理论的概括和阐发的著作。由郭思序、山水训、画题、画意等几部分组成,突出强调画家要深入生活,发挥想象,并提出“三远法”。 http://www.paper51.com
“三远法”“自传为展子虔的《游春图》至李成、董源、范宽的山水画迹中,无不以远见长。不过远的形式不一,郭熙总结为‘三远’,他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渺渺,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瞭,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淡。明暸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淡者不大。此三远也 ⑴。”这段话就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三远法”,由山下看向山顶为高远,由山前看山后为深远,由近山看远山为平远。这其中的意思并不难懂,但要做到古人这般意境却很难。因此,我们就应该多了解一些古人的作品,这样才能领悟作品的意境。 copyright 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