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无忧网提供: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设计|计算机毕业论文
栏目导航 舞蹈学 艺术教育 艺术设计 音乐 体育 美术学 代写论文
当前位置: > 文体论文 > 艺术设计 >

品新平花腰傣的银饰艺术

二 、花腰傣银饰

1.    花腰傣银饰介绍: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A、头部饰品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头部的装饰是人类最早就特别重视的一种装扮方式。在人体结构的最高部位、最显眼的地方点缀饰品,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对于花腰傣女性,头部所戴的帽子有很多种,但有一种帽子最特殊,它用竹、布、银饰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手工艺品,称为竹编圆帽。这种圆帽,先用竹编成一个浅圆桶性,一底面开口。外部用缝制的方法将一块黑布包织住,整个侧面使用银泡、银链装扮,从上往下一层一层,在帽子中下部则用银链悬挂。因此在制作的大小时可按年龄来划分。其中,所使用的银泡每颗约0.8厘米,每条银链长约3厘米,排列整齐、布局平衡,是庄重、朴实的自然美的体现。这种银饰帽不仅增添了花腰女性的自信,半遮半露的银饰帽也让她们变得更加神秘、更加灵秀。

http://www.paper51.com

与此同时,花腰傣女性有带银耳环的习俗,造型呈环行,直径约4厘米左右,质地以银质和镀上银为主,这种耳饰内径约0.4厘米,大方且乡土、自然味十足。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在这里,头饰的分布构成呈等腰三角形,对称且稳定。在装饰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繁多与简单、强烈与微弱的表现是少数民族女性中少有的。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B、手部银饰 copyright paper51.com

手镯和戒指是花腰傣女子手部的主要饰物。以银质占多数的手镯,内径约6厘米,镯身宽0.7厘米,用模具铸造的银饰加工方式制成。由于银手镯受花腰傣姑娘们的喜爱,一般女子双手会戴多个手镯,来体现女性的美丽和高贵。

copyright paper51.com

戒指是不分人群、流行最广、种类最多的饰品。在花腰傣女性中戒指只有一种类型,呈长筒形,约2厘米,上面雕有精美的图案,为了体现富有,大多数女性手指全戴,成了女性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还可以保护手指不易受伤,是实用性与装饰性的有机结合。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C、胸部以及背部的饰品

copyright paper51.com

银泡沿衣领、衣扣、衣边整齐排列,布局紧密。其银泡数量多、装饰性强。贴在衣领上的银泡呈长条形,从衣邻处一直沿衣扣向下,到衣边处形成了密集的包围圈。有菱形与三角波浪组合的凹凸形状。盘绕一周,光彩夺目。印有鱼形的银片在衣边下面出现,长约3厘米,宽约2厘米,形纹简洁,识别性强。在胸前及背部则有一条带状属于银链区域,约占身体的很大面积。小银链长4厘米,细长的小银链纵横排列,在黑色的布衣上闪烁炫耀,它不仅在服饰上点缀,也增加了上身银饰的层次感,想象中的虚幻与运动中的飘渺再次出现在银链和银泡构成的视觉情景当中。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D、腰部银饰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独特的花腰傣在腰部不但有一条花腰带,还有一条美丽的银腰带,这条银带盘于女子腰部,从背后绕过,一边系在腰肩上,另一边则从腰部下垂。长约70厘米的银腰带用银泡、银链在一条布带上织列而成,仿佛一套护身符被挂在了身上,与胸部的银饰相互映衬,使人目不暇接。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银饰对女性的美,是烘托、是映衬,它为花腰傣女子的亮丽和气质增色不少。不论是小银泡,还是银链首饰,都体现了花腰傣女子对精神审美的追求。

http://www.paper51.com

2.花腰傣银饰的象征意义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首先,水是傣族民众的图腾,对于水的崇拜,花腰傣则体现在银泡上。他们居住在江河平坝的环境里,这里气候湿热,土地肥沃,水源丰富,为创造热带农业文化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然而对于水这样的崇拜,花腰傣不仅缔造了哀牢山雄伟的水作梯田,而且也将水这样的图腾融入生活,融入银饰。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其次,银泡银链排列整齐。无论耕田种地、兴修水利,还是狩猎盖房,都是互相帮助、集体协作,提倡“有苦大家受,有乐大家享”的集体主义伦理观。从此可以看出花腰傣的先民对生活生产方式早有一种特定的思想观念,是今天花腰傣文化不可忽视的一种精神能量。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再次,银链下垂,“似水、似稻、又似枝”。如果说银泡是静态的水珠,那么银链就似下落中的水滴,更能反映出水是一种无可比拟的图腾崇拜物;以最早从事水田耕作,使用牛耕的民族就是傣民——我国水稻的最早栽培者,而银链的外形正好反映了稻谷的细长、饱满的特征:银链的数量之多、排列之密,在运动的状态中,就想风吹树叶,飘摇起伏、发出发出风吹树叶的“沙沙”声。这些联物联想是出于对大自然神秘而崇拜,是智慧的花腰傣对生活的追求向往。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接着,银片中刻有鱼的形状。在整个傣民族中都偏爱食用鱼、虾等水产品,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渔业。“寨寨有鱼塘,人人会捕鱼”就成了一种生活习俗。其中不会抓鱼的花腰傣男子被世人耻笑,认为是没有本事的人,甚至不能成家。另外,花腰傣民族更为不同的是喜吃油炸干鳝鱼。不管是抓鱼还是吃鱼都成为了花腰傣本民族的生活文化。美好的生活环境是创造精彩文化的源泉。

copyright paper51.com

另外,银泡上组成的波浪图案寓意了花腰傣对波浪起伏、连绵不断的群山的一种崇拜.而菱形和三角形的整齐则源于花腰傣对耕地、梯田的理想分布。花腰傣住在山地,跟大山就有了亲密无间的关系。人类社会的进步体现在对自然界的有机改造,追求理想的劳动环境场所,花腰傣的这种理想只能求助于丰富的想象力在自己的身上把自己的意识表达出来。人们期盼在不久的将来,整齐、平坦的大山会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就像银泡所排列的一样,而不是山高坡陡、崎岖不平。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3.花腰傣银饰品的制作

http://www.paper51.com

对于银的提炼,在《滇南矿厂图略》中详细记述了银的冶炼方法,这是一种炼银吹灰法,针对银矿含量很低,炼银的关键技术是如何把银富集起来.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由于铅和银的熔点很低,在炼银时加入铅,使铅溶于银中实现银的富集,同时放入空气,再把银富集去来,让铅与银完全融合.在云南发现最早的银器,是晋宁石寨山发现的一件扣饰,还有一种是饰碑,呈银白色,材质为银铜合金,银含量达百分之十以上。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花腰傣银饰的演变,是在本土银饰工艺的基础上,受其他少数民族的影响,如广西的壮族、贵州的瑶族在银饰风格和工艺上都有独特的优势,加工制作都很相近。现代花腰傣对于银饰的加工方法有模铸法、锤揲法、刻划法、镀金法、包金法等技术来制作银饰品。模铸法是将金属银材料放入坩埚内加热,待熔化后倒入已制好的作品模型内,冷却后成型,再用砂石打磨光滑,是一种常见的制作方法。锤揲法是利用金属银延展性强的特点,将加工物体放入模具上锤打,轻镀以造出饰品的形状,是一种快捷的方法。银饰工匠们就是使用这些最古老的传统方法,制作出了独特、纯朴的花腰傣银饰工艺品。

http://www.paper51.com

4.花腰傣银饰的作用及功能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花腰傣银饰具有明显的地域环境特点,女性中银饰的使用最为广泛,衣服上帽子上都镶织了大量的银泡银链等饰品,并且手饰手镯耳饰身也是由银制作的,全身上下银光闪闪,美丽动人就像出水芙蓉.这样的装扮有以下的不同作用;

http://www.paper51.com

------分隔线----------------------------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