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无忧网提供: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设计|计算机毕业论文
栏目导航 英语 对外汉语 汉语言文学 代写论文
当前位置: > 语言论文 > 对外汉语 >

杨慎“永昌诗”探微

paper51.com

  一、引言 copyright paper51.com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祖籍江西庐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著名学者、文学家、书法家。出生于书香门第,是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湖广提学佥事杨春之孙,自幼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少年时聪颖,11岁能诗,12岁拟作《古战场文》,人皆惊叹不已。入京作《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24岁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论诗,王夫之说他是‘三百年来最上乘’;论词,他被明人周逊称为‘当代词宗’,被清人胡薇元称为‘明人词,以杨用修升庵为第一’;论学问,王世贞说:‘明兴,称博学,饶著述者,盖无如用修。’陈寅恪说:‘杨用修为人,才高学博,有明一代,罕有其匹。’” 杨慎24岁中状元,本应青云直上,可由于他的卓行独立和耿介正直最终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因“大礼仪”(1)违背世宗意愿而受廷杖,流放云南30余年,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逝世,终年72岁。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杨慎的著作主要收入《升庵集》卷中,诗约两千三百首。本文论述的杨慎“永昌诗”,就是杨慎流放永昌(今保山)时所作的诗。本文拟就杨慎“永昌诗”的主题及艺术成就阐释如下: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二、永昌诗的主题

http://www.paper51.com

(一)壮志难酬、入仕艰难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杨慎流放至云南之初,他一直修养身心,期望赦还起用,曾在诗中说:“男儿志四方,焉能守一丘。”刚到戍所云南永昌(今保山),杨慎回忆了艰辛的漫漫充军路,写下《恩谴戍滇纪行》,诗中描绘了这样一幅情景:一阵七月的凉风把他吹离故土,穿着罪人的“赭衣”,“裹”着被杖刑后的“病体”被押解出京,连亲人都来不及“过家”告别,一路颠簸的行路不得喘息。据记载,“杨慎创造了贬谪流放史上的两‘最’,一比屈原,王昌龄,李白的流放地溆浦,龙标,夜郎更远,二比汉末,诸葛亮征服云南的足迹更‘西’。”经过多年的等待,一次次大赦独不赦“大议礼’诸臣,他无比失望沮丧地说:“生入玉门何日哉?”正如杨慎效杜甫《秋兴》而作的《春兴》之诗,更是写到了朝事巨变,旧臣启用,而自己难以赦免,只好老死边陲,岂不痛哉! http://www.paper51.com

《春兴·其一》:遥岑楼上俯晴川,万里登临绝塞边。碣石东浮三绛色,秀峰西合点苍烟。天涯游子悬双泪,海畔孤城谪九年。应拟短衣随李广,汉家无事勒燕然。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春兴·其二》:天山我云此际多,山中日月竞如何?争传鸣风朝阿阁,又见飞鸿出罻罗。宣室鬼神思贾谊,中原将帅用廉颇。难教迟暮从招隐,拟把生涯学醉歌。

http://www.paper51.com

杨慎一生刚直不阿,博学洽闻,胸怀治国安邦大志,却遭悲惨结局。羁旅行役、人生思归汇成忧伤情调。学富五车却不得施展抱负,终究只能是“丹心炯炯,一寸成灰”,诗中“天涯游子悬双泪,海畔孤城谪九年”一句,发出了杨慎对人生现实艰难处境的喟叹。但这只是他一时的失望,而不是他与朝廷决裂,他的内心深处仍然期待着朝廷的赦还。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杨慎长期流放始终未能被赦,至六十余岁请求依律由子替役放归也未被获准,使他返朝回乡的希望彻底破灭,对封建统治者感到愤懑和绝望。他写了许多直接倾吐迭遭迫害、有志难伸的痛苦诗章,如《广心楼夜宿病中作》、《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六月二十日永昌病卧》、《病中永诀李张唐三公》、《黄柏行》、《东西南北引》等,他在诗中愤慨地说:“我本圣之徒,七十而从军”;“读书有今日,何不早躬耕” ;“往事悠悠如捕影,余生落落且同尘” ;“中夜起坐万感集,啜其泣矣何嗟及” 。他的代表作《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高度概括了自己后半生的不幸,直露地表现了他失志的怨愤不平:

http://www.paper51.com

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南囚。 copyright paper51.com

迁滴本非明主意,网罗巧中细人谋。故园先陇痴儿女,泉下伤心也泪流。 copyright paper51.com

此诗满含激愤之情,诗人将自己已近暮年,因小人作梗,无法“归休”,无法建树的痛苦情感写得淋漓尽致。最后的“泉下伤心也泪流”,颇有死不瞑目之意,使他对自己最后归宿的失望悲叹。 paper51.com

(二)思乡怀归、孤寂徘徊 copyright paper51.com

杨慎入滇披枷戴锁进了城住进军营的戍所后,想到自己一个相国公子,及第状元,竟以罪卒身份屈身辱志与士卒为伍,不禁感到落寞孤独,悲愤地写下了《军次书感》: copyright paper51.com

凭高一望倍凄然,日暮鸦啼生野烟。天地侧身孤旅外,江湖短发乱兵箭。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屈平憔悴渔翁向,韩信栖还漂母怜。何事穷愁无伴侣,东风独坐感流年。

copyright paper51.com

在充军永昌时杨慎虽然有严时泰,张志淳父子的照顾,但他“这颗渗血的心灵看到的永昌是一片‘鸦啼’、‘野烟’,百倍荒凉,乱箭猝发,孤寂凶险。杨慎感到难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此边荒虚度年华,使他心焦。”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后至1533年春天,杨慎由大理回戍地与久不得见的张含相会于今保山与永平交界的澜沧江霁虹桥(古名兰津桥)上。两人久别重逢,不胜感慨。杨慎站在桥上想到霁虹桥古老的历史,又想到自己离乡万里,写下了《兰津渡》诗: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织铁悬梯飞步惊,独立缥缈青云平。腾蛇游雾瘴氛恶,孔雀饮江烟濑清。 http://www.paper51.com

兰津南度哀牢国,蒲寨西连诸葛营。中原回首逾万里,怀古思归何限情。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虽是一首写景状物诗,可似乎最后一句才是诗人情感最真实的写照。西南边陲与家乡中原如此迥异的风光,提醒了自己身处异地,与朝思暮想的家乡远隔千山万水,伤感之情不免油然而生。 paper51.com

------分隔线----------------------------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