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斯金德著的小说《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主要讲述了18 世纪的巴黎,在孤儿院长大得主人公格雷诺耶,天生就没有体味,却拥有极其敏锐的嗅觉——能识别10 万种气味!某天,他发现一位少女的气味让人着迷.他杀死了少女.并试图将她的体味保留下来。失败后,他拜巴黎香水名家为师,逐渐产生了用香味征服世界的野心。他连续杀死了26 名少女以萃取她们的体味来调配出奇异的香水。罪行败露后,他被判以死刑,行刑台上,他释放了一滴香水,于是上千万个围观者居然被他身上的异香熏得情不自禁,产生了幻觉而忘乎所以、丑态百出。他趁机逃脱了惩罚。在逃往巴黎的路上,格雷诺耶最终因为使用了整瓶香水,被一群闻香而至的流氓、妓女分而食之。《香水》是一部关于嗅觉的小说用文字完成了嗅觉上的完美体验,反映出了人性、道德、欲望、价值观及审美倾向等众多议题,很多电影大师都不敢轻易尝试改编拍摄的小说,作者也在多年前就将它定性为“一部无法被搬上银幕的小说”。这是因为作者以细腻而投入的笔触向世人勾勒出一个神秘而阴郁的嗅觉世界,如此抽象且极富想象力的感官享受是很难表现于镜头之前的。 paper51.com
2006年,德国的本土导演汤姆·提克威将小说搬上了大银幕,宣扬要用视听效果传递嗅觉效果,但最终这部电影却没有被大多数的书迷所肯定,可以说是一部失败之作,本文认为原因有三点: paper51.com 一、表述嗅觉的乏力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汤姆.泰克维尔 Tom Tykwer 在开导此片时,就宣称要用电影的词汇来表现嗅觉,使嗅觉在精度的视觉效果中诞生。果然,影片通过运动的镜头来加强对细小事物的高清晰度关注,通过视觉来唤醒对具体事物的嗅觉感知。然而《香水》的原著试图呈现的本应该是主人公通过气味来获得关于整个世界的印象: copyright paper51.com “格雷诺耶六岁时就通过嗅觉已经完全掌握了他周围的一切。在加拉尔夫人家里没有哪样东西,在北面的夏鲁纳大街没有哪个人、没有哪块石头、哪棵树、哪株灌木或哪个木栅,没有哪个小地段,他通过嗅觉不认得、不能重新认出来以及不时嗅过一次就牢牢记住的。他已经收集了一万种、十万种特殊的气味,并能清清楚楚地加以区别,随意加以支配。他重新闻到这些气味时,不仅回忆得起来,而且当时忆起这些气味时,他事实上又闻到了这些气味。不仅如此,他甚至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掌握气味间的重新组合技术,自己创造出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气味。”(1) paper51.com 如此细致而庞大的气味,即便镜头加上旁白也很难在一时间完全表现出来。所以电影表现手法缩小了这种嗅觉的感知能力,最明显的一处是对格雷诺耶第一次闻到红发少女的香味情节的描写。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电影中,格雷诺耶无意中闻到了在街头卖李的少女的香味,于是追踪而往。这样的刻画完全弱化了主人公的嗅觉能力。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实际上格雷诺耶是“沿着卢浮宫画廊走回家,一阵风把某样东西朝他吹来,那是一点微笑的东西,一点机会觉察不到的东西,一点碎屑,一个香味原子,不,还要少:是一种香味的预感,而不是真正的香味——但这是一种从未闻过的气味的可靠预感。”(2)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不是香味而是对香味的预感!这种预感在电影里是无可表现的。我们看到的只是闻到香味的男主角转身疾行几步,就看到了自己的猎物。 http://www.paper51.com 而在小说中,追踪这种气息就显得困难多了: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格雷诺耶在刺鼻的火药浓烟中失去了那种香味,他惊慌失措,继续冲撞,继续开路,不知过了多少分钟,他才到达对岸,到了马伊大厦、马拉凯码头、塞纳河大街的路口……他顺着塞纳河大街向上走……走了五十米后,格雷诺耶右拐进了马雷街,这是一条或许更暗、几乎不够一只手臂伸开那么宽的巷子……一条低矮的走廊出现在眼前,它通向后院……穿过这个后院,拐个弯,到达第二个更小的后院……一个少女坐在桌旁,正在加工黄香李子。”(3) paper51.com
他追寻这股香味,足足半里地!这凸现了格雷诺耶灵敏无比的嗅觉,及对气味的执着追求。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