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金锁记》,以旧上海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贫家女子牺牲青春嫁给残废的有钱丈夫,在金钱和情欲的折磨下,最终变成一个极其变态的女人,她的变态不但摧毁了她自己的人生,也摧毁了她的儿女的人生,整篇故事充斥着浓重的苍凉色彩。作品中用到了大量的意象,这些浸沁了张爱玲主观情感的特色意象,被张爱玲信手拈来,但又不同凡响,在深刻的反映了文章的主旨之外,又让整篇文章因这些新奇的意象而更加的具有传奇色彩,成为《金锁记》的一大亮点。本文就从这些新奇的意象入手,试分析意象在《金锁记》中的作用。 http://www.paper51.com
一、月亮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张爱玲式的”的意象中,“月亮”意象较为著名。《金锁记》中,故事一开始,就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对故事的开端作出交代: copyright paper51.com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1]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文章的开头似乎与一般的小说一样,都是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但张爱玲却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不直接写时间,而是利用代表时间的“月亮”来,既写了时间,又引出了整个故事。“三十年前的上海,正值民国初年,作者这样写,不仅点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更是用这样一种追溯的句式为小说引进了一种地域上的距离感。‘三十年’是一个流动的时间概念,‘月亮’却是一个永恒的时间意象,‘三十年’与‘月亮’构成了一种变与不变、历史时间与自然时间的并提与对立。”[2]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在这样的月亮描写中,《金锁记》的故事被染上了月亮的湿晕色彩,像是一滴泪珠,折射出这必定是一个凄凉的故事。所以,曹七巧对爱情幸福的憧憬、对生活的仇视与无奈,都在这轮月亮的闪烁中表现出来,就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氛围中,她的生活和命运都被确定了。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张爱玲利用“月亮”这一意象来作为小说的开篇,不仅新颖独特的交代了故事的时间和地点,而且把上下文进行了有效的衔接,小说第二段就以“月亮”的月光的作为引子,开始引出了人物:“月光照到姜公馆新娶的三奶奶的陪嫁丫鬟凤箫的枕边…….”[3],使得段落之间过渡自然、连贯,不至于刻板乏味。 http://www.paper51.com 《金锁记》的开头和结尾,都是以月亮作比,首尾互相照应。张爱玲选择以月亮来开头,也选择了同样以月亮来结束这个故事: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4]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故事开头的“月亮”主要交代的是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一个具体的时间;而结尾的“月亮”虽没明确指明时间,但“月亮”仍具有时间的指示作用。只是这里所指示的“时间”是一个抽象化了的“时间”,代表的是永恒。“月亮”意象的再次出现,深化了小说的主旨,让这一整个故事越发的韵味深长,委婉含蓄的语言,诱发着人们的感情,并给予感情的希望,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 http://www.paper51.com
“月亮”除了可以表示时间的概念以外,“月亮”还可以间接地表现人物的精神特征和人物命运。 paper51.com 《金锁记》是一个关于发疯的故事,所以《金锁记》中的月亮也同样被渲染得发了疯。自从曹七巧做了寡妇,爱情失败以后,她就逐渐走向了疯狂的巅峰,因此,她的一对儿女注定也是要生活在她的疯狂之下的。女儿长安辍学了,回家后谈起了恋爱,却遭到母亲的极力反对,这段感情最终被摧毁了。儿子长白娶了媳妇,可母亲还是始终要把他放在身边,因为他是她生命中唯一的男人了。当七巧与长白躺在烟榻上烧大烟时,作者在这里就创造了一个变形的蚀月形象,以映衬这样变形的生活: copyright paper51.com “隔着玻璃窗望出去,影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一点,一点,月亮缓缓的从云里出来了,黑云底下透出一线炯炯的光,是面具底下的眼睛。天是无底洞的深青色。”[5] http://www.paper51.com 这里的月亮不再是皎洁的,而是一个可怕的形象。既像脸谱,又像面具,充斥着狰狞的意味。这样可怖的月亮和这样两个病态的人置放在一起,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七巧和长白,就是以这一搭黑一搭白的恐怖形象出现在生活中的。作者通过描写这变形的月亮,从而更深刻的塑造了人物形象。“同时,甚至让读者展开这样的联想:这一搭黑一搭白的阴森恐怖的月亮,可能正是七巧的精神疯狂的象征,是疯狂才造成了这月亮的变形。这样的月光要是照到活人,这活人不死,也会病个七分八分的。”[6] paper51.com 七巧不仅让她的儿女生活在黑暗笼罩之下,甚至是生活在她周围的人也不能幸免,其中,最为无辜的当属芝寿。芝寿是七巧的儿媳,从芝寿嫁入曹家那一天开始,就注定了芝寿的命运悲剧。七巧用她那疯子的审视,蹂躏着芝寿的婚姻和生活,最终就是在月亮白花花的照耀下,芝寿被“杀”死了。张爱玲在描写芝寿的时候多次提到月亮: paper51.com “高高的一轮满月,像是漆黑的天上一个白太阳。遍地是蓝影子,帐顶上也是蓝影子,她的一双脚也在那死寂的蓝影子里。”[7] 作者在这里把月光喻作“蓝影子”,创造了一个恐怖绝望的氛围,在芝寿眼中,这月光,这“蓝影子”是“死寂的”,这蕴含了多少她心中无法言说的辛酸和悲痛,从而促使她的心理达到无法承受的绝望地步。随着芝寿心中恐惧的加深,她眼中的明月也出现了反常:“漆黑的天上一个灼灼的小而白的太阳”,芝寿眼中的明月却变成了太阳,这表明芝寿的心理、精神已经接近崩溃。通过蕴含芝寿精神、心理意识的月亮描写,小说将芝寿心中的悲痛和无奈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http://www.paper51.com “芝寿猛然坐起身来,哗喇揭开了帐子,这是个疯狂的世界。丈夫不像个丈夫,婆婆不像个婆婆。不是他们疯了,就是她疯了。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轮满月,万里无云,像是漆黑的天上一个白太阳。遍地的蓝影子,帐顶上也是蓝影子,她的一双脚也在那死寂的蓝影子里。”[8]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芝寿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了恐惧和绝望,面对这样变态的婆婆,她感到相当恐惧,本应该可以保护自己的丈夫,却是每天每夜在和婆婆抽大烟,在这严峻的现实面前,她感到了绝望,虽然躯体还在活着,但她的心却早已经被折磨致死了。最终,在这样一种变态的家庭氛围中,身心俱疲,得肺痨病死了。“芝寿的死,虽然不是七巧直接造成的,但是由她领导的一对儿女及其言行所形成的外在压力与家庭氛围,却是杀害芝寿的真正元凶。”[9] 作者通过对月亮描写的创新,将七巧的变态和芝寿的恐惧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这里的月亮变成了一个象征,象征着七巧的可怖形象和芝寿的可怜形象。 paper51.com
二、镜像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张爱玲笔下的“镜像”描写丰富多彩。 “镜像”,不单指镜子,还包括玻璃、茶杯、窗户、屏风、眼镜等,尽管这些意象在作品中并不起眼,但深究起来,却能在“镜像”中发现很多细微的精华,有着无穷的意味。在电影拍摄中,通常会用到“镜像”来表现时间的变迁,作家有时就会把这种电影拍摄的手法用于作品中。在《金锁记》中,张爱玲写到七巧送走了哥哥曹大年之后,就利用了“镜子”这一意象,来表现时间的变迁,反应了七巧在接下来的十年中那枯燥乏味的单调生活: copyright paper51.com “七巧双手按住了镜子。镜子里反映着得翠竹帘子和一副金绿山水屏条依旧在风中来回荡漾着,望久了,便有一种晕船的感觉。再定睛看时,翠竹帘子已经褪了色,金绿山水换了一张她丈夫的遗像,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10] paper51.com
时光匆匆,漫长的十年,作者仅仅只是通过写七巧往那镜子里一看,一看就过去了十年,十年的光阴似乎都在这镜子里度过了,很有一种电影拍摄的味道,角度一换,早已物是人非。 paper51.com 七巧看着镜中的自己,一晃眼就是十年,这也从一种层面上暗示了七巧的这十年她一眼就望到了头,十年前的她跟十年后的她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十年来,她还是一样的照顾着她那毫无生气的丈夫,还是一样的尖酸刻薄,还是一样的惹得姜公馆上上下下的人讨厌,还是一样的被别人看不起,十年后,唯一的不同就是“金绿山水”变成了丈夫的遗像,自己成了寡妇。 http://www.paper51.com 十年的光阴流淌在“镜子”里,作者无需再用过多的笔墨来揭示七巧这十年来枯燥的生活,一切就已寓意在这“镜子”中。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除此之外,张爱玲还利用“镜像”来描写女人的心思。张爱玲抓住了镜像“凉”这一物理特性,来间接的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命运。在《金锁记》中,当七巧和小叔子姜季泽调情的时候,那时的七巧只是惹人讨厌,还不至于走向癫狂,所以,七巧还有那种女人特有的妩媚,也还显得楚楚动人,但她的命运是预定的,所以她才显得像“玻璃匣子里的蝴蝶标本,鲜艳而凄怆。”[11]说她像“标本”,是因为标本虽美,那它毕竟只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摆设;虽然它看上去是鲜艳的,但由于它没有生命而充满了“凄怆”的韵味。玻璃是冰凉的,匣子里的“尸体”是冰凉的,“尸体”的生命也是冰凉的,从玻璃的“凉”到生命的“凉”,这就是小说的深化。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三、酸梅汤、白鸽和太阳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金锁记》中有一个较为有名的意象——酸梅汤,说的是七巧一直爱慕着的小叔子姜季泽来对七巧表白心意的时候,被七巧看透了他其实是为她的钱而来,七巧恼羞成怒,赶走了姜季泽,骂跑了丫头老妈子,打翻了酸梅汤,只见那“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一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12] 张爱玲在此成功运用了“酸梅汤”这一意象,深化了小说的意蕴。酸梅汤的滋味是酸楚的,这就正好象征了七巧对于姜季泽的复杂感情:七巧是深爱着他的,但这种爱却不能够表现出来,她得时时提防着他会来骗走她的钱。这种欲爱不能爱、欲接近却又只能远离的酸楚,恐怕只有酸梅汤的滋味才能够将其形象地表达出来。酸梅汤一滴一滴地往下滴,七巧看着酸梅汤滴下来,仿佛看见的是自己的心口在滴血,他爱的始终还是只是她的钱,从嫁给残废丈夫的对爱情的不甘,到现在看清自己深爱的人的本性,心中充满痛苦,七巧终于对爱情死了心,这也是导致她最终走向癫狂的一个重要原因。 http://www.paper51.com
姜季泽被七巧赶走了,但就算是现在,七巧心里仍旧还是那么的爱着他呵。她“倏地掉转身来上楼去,提着裙子,性急慌忙,跌跌绊绊,不住地撞到那阴暗的绿粉墙上,佛青袄子上沾了大块的淡色的灰。她要在楼上的窗户里再看他一眼。”[13] 七巧还是看着她最爱的男人就这样走掉了,她看见“晴天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纺绸裤褂里去,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翅子。”[14] 这群白鸽就是七巧爱情的象征,其实七巧对姜季泽的爱是很纯粹的,就像一群白鸽一样,是多么纯洁、美好呀,然而,白鸽般的爱情始终是要飞走的,终于,它们“飘飘拍着翅子”,最终还是飞走了,同时也带走了七巧对爱情的希望。七巧的爱情希望彻底破碎了,这也是导致她最终走向癫狂的一个重要原因。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七巧自己的爱情是个悲剧,她爱情的失败让她不再相信爱情,同时,她也不准自己的女儿相信爱情、拥有爱情,她要把自身的爱情悲剧强加到女儿的身上。所以,当女儿长安结识了童世舫,并双双坠入爱河以后,七巧出现了,她要“杀”死女儿的至真至爱。长安终于顶不住母亲的压迫,她向自己深爱的男人童世舫提出了分手,要放弃深爱的男人,对于长安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在这里,张爱玲用了一段环境描写来表现当时长安心中那种痛苦与无奈: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园子在深秋的日头里晒了一上午又一下午,像烂熟的水果一般,往下坠着,坠着,发出香味来。……迎着阳光走着,走到树底下,一个穿着黄短裤的男孩骑在树桠枝上颠颠着,吹着口琴,可是他吹的是另一个调子,她从来没听见过的。……不大的一棵树,稀稀朗朗的梧桐叶在太阳里摇着像金的铃铛。长安仰面看着,眼前一阵黑,像骤雨似的,泪珠一串串的披了一脸。……长安举起了她的皮包来遮住了脸上的阳光。”[15] paper51.com
在这段描写中,出现了一个很有意味的意象——太阳。开始时,当长安迎着阳光,听见那熟悉的旋律,她心中还是有点欢喜的,她着了魔似的去找吹口琴的人,她心中充满了希望,她希望这阳光、这调子能引领她找到梦想。可是,当她找过去,却发现别人吹的却是她从来都没听过的另一个调子。长安的心中充满了失落。可世界依旧那么美好,梧桐叶就像摇晃着金的铃铛,只是这些美好已不再属于她,她只能亲手打碎这些美好,因为“与其让别人给它加上一个不堪的尾巴,不如她自己早早结束了它,或许还能保有一点美好的记忆。”阳光下的世界如此美好,但她却不得不放弃,这更加重了她心中的痛苦。所以,“长安仰面看着,眼前一阵黑”。眼前发黑原是指受太阳光的刺激,眼睛暂时无法看清眼前事物的正常生理反应,但用在这里,却是在暗示长安心里的痛苦,世界如此美好,可这些美好不是她的,索性不看也罢。于是,长安伸出手来,遮住了脸上的阳光。她遮住的不仅是阳光,更是遮住了童世舫,遮住了她的爱情。童世舫对于她来说,不仅仅是一个不错的结婚对象,更是她阳光下的美丽梦想,他意味着整个世界的美好,是她生命里顶完美的一段。“但如今她只能用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把一切的美好和希望都挡在外面,而自己就只能往下坠着,坠着,任由生命之光黯淡下去。”[16] copyright 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