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一)欲望的自然感发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肯定了欲望的合理存在,这意味着对父权社会规范的颠覆。欲,这种爱情的原始冲动不是理性力量所能抑制的。在传统市民心里,婚外恋更多是为了寻求得不到满足的肉欲;“性爱,在道家是滋阴补阳的养生之道;在儒家,是传宗接代之手段,如果不为这两个目的,那便是‘万恶淫为首’。”⑵受封建礼教的羁绊,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到了明代,王学左派兴起,异端思想突出,人欲得到了肯定,人性得到了重视。普通市民的爱情婚姻生活大量进入文学作品,特别是冯梦龙编纂的“三言”里女性在爱情婚姻上发出了平等独立的心声,这也体现出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在那个时代半自觉或自觉的爆发。 http://www.paper51.com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的王三巧大胆,浓烈的婚外情正来自于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丈夫外出经商久未归来,三巧便另投陈商怀抱,这种寂寞的消解,肉体乃至心灵的碰撞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欲望。“人作为对象性的感性存在物,是一个受体的存在物;而由于这存在物,情欲是人强烈要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⑶三巧作为一个20多岁的年轻女子,渴望正常的夫妻生活,内心的情欲作为一种自然本能的合理性,是人之所以为之的根本点。当一个女性失去了自己的个性与事业去完成贤妻良母的职责后,却痛苦地感到内心的空虚与生活的无聊时,她只能在原始的本能中得到极大的满足。蒋兴哥贪着蝇头微利,让三巧少年守活寡,独守空房,这样的虚度青春年华,对女性来说无疑是一种摧残。 copyright paper51.com
三巧寄情于陈商,看似将自我的满足扩张沦入了没有思想的只耽于肉体的满足之中,在这种类似麻木的生活感觉到了平衡。实则不然,三巧意识到了生命的价值,幸福需要自我实现。在她的欲望中闪烁着一种“情”的亮光。与陈商的相处中,不排除三巧欲的自然感发。当然在她有限的视野和狭小的生活中,她不可能做出超越当时条件的事情,创造出更加和谐的婚恋关系。中国封建社会的男人三妻四妾,妄然满足自己的情欲。“多妻和偶尔的通奸,则仍然是男子的权利……女性大抵被要求严守贞操”⑷,女人只能通过男人(她的丈夫)来彰显自己的价值。当连这一点也不能奢求时,大胆的妇女只能在情人身上寻找自我,但大部分的妇女却成了这种两性关系的牺牲品。 http://www.paper51.com 当时社会没有给三巧以及所有的妇女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她们在完美的两性关系中真正走向和谐。在男权社会中,人们很难体会作为一个女人原始的对生活的需求,于是三巧选择了这样一段大胆的婚外恋。她真正尝到了一个女人应该得到的甘甜和幸福。以致她不惜一切将蒋家的传家宝作为信物送给陈商,这种关系就不纯然是肉欲了,身体、心灵交织在一起,转换为一种互相的依恋,更具有个体血肉,是一种肉体与灵魂的自由,闪现出一种人性的光芒。难得三巧这样的大胆,她的选择是以自我意识为主的,是一种觉醒后的争取,后来甘愿回来做蒋兴哥的二房,也仍然体现了她的自主选择,自我掌控命运的意识,正是这种欲的层次上升,情的真实流露更加坚定了她以爱为基础的选择。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觉醒意识。 http://www.paper51.com 人性的启蒙往往与人的原欲一道升浮。⑸个性解放最初要求总是以比较粗劣的本能冲动的形式出现,“三言”中对这种“欲”的正当发泄给予了肯定。 paper51.com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中男女主人公“无媒苟合,节行已亏”的行为本应受到封建礼法的惩罚,可是乔太守却能表示理解。孙润和慧娘阴差阳错成了事实上的夫妻,在“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封建社会,竟成了街头巷尾的美谈。孙润说过“你想恁样花一般的美人,同床而卧,便是铁石人也打煞不住,叫我如何忍耐得过”,这一席话真诚,道出了“情欲”的合理性,乔太守做判词:“移干柴近烈火,无怪其燃,以美玉配明珠,适获其偶”。饮食男女,欲的原始冲动是难以受礼的约束的,这里作者没有以礼的标准来衡量是非对错,而是巧借乔太守之口从社会的角度肯定了这一行为。这也体现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敢于自我奋斗,努力争取。 http://www.paper51.com 当然,情的理性萌动也无可厚非地体现了这一点。 copyright paper51.com (二)爱情的自主谱写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爱情在女子身上特别显美,因为女子把全部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里和推广成为爱情。”⑹无数女性都在勇敢地追求着自主的爱情,即使被封建礼教残忍扼杀,也从不停止对情爱的渴望与追求,从而演绎无数优美的篇章。 paper51.com “三言”中的一些未婚女子敢于冲破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勇敢自主地谱写自己的爱情。《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中的李莺自小爱慕邻家青年张浩,并趁机表达自己的“素心”,私定终身。当得知张浩父母逼迫张浩与孙氏定亲时,她特立独行,有勇有谋,不屈于命运的摆布,以“此愿若为,含笑自绝”征得父母的支持,并把自己私约递交县衙,大胆追寻自己的爱情,凭着自身的才智和雄辩赢回了爱情,走向婚姻的幸福。“由爱情而结合的婚姻被宣布为人的权利。”(恩格斯语),李莺正是在自我的觉醒中维护属于自己的权利。 copyright paper51.com
如果说李莺爱得理性,爱得大胆,那么秀秀则为爱痴狂,为爱超越生死,谱写了镂心刻骨的生死恋。《崔待诏生死冤家》中写的就是秀秀与崔宁的生死恋,女奴秀秀出身贫贱,她被咸安郡王买去,做了个刺绣养娘,然而她不甘于当下,趁王府失火,向碾玉匠崔宁表白爱情并大胆为爱出逃,结为夫妻,小两口在远离临安两千里的潭州开了座碾玉作铺。这是作为最底层奴隶大胆地对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挑战。在写了秀秀大胆追求爱情的同时更着力突出了她作为人的权利的韧性斗争。这种爱的追寻是拥抱生命的,甚至超越生命。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幸福本是最低的生活要求。然而封建魔掌毅然将这种幸福毁灭,在幸福与毁灭面前,秀秀不屈不挠,她不顾一切地挣脱枷锁,在爱神的祭坛前,献上了自己的全部,为爱亲手把美引向了毁灭。她拉走了崔宁到鬼的世界里做夫妻了。 paper51.com 法朗士说:“女子没有爱,就像花儿没有香似的”。这些女性在争取自主爱情的同时,展现出独立的性格力量,标志着她们自主意识的觉醒。正是爱情这个理智与本能,精神与生理,灵魂与欲望共同合成的灵物,使女性的生存意识有了强烈的支撑信念。 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