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无忧网提供: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设计|计算机毕业论文
栏目导航 英语 对外汉语 汉语言文学 代写论文
当前位置: > 语言论文 > 汉语言文学 >

《呼兰河传》、《果园城记》中的小城形象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小城镇文学作为文学概念,是指作家通过语言符号对小城的讲述或话语建构——如果说小城是人的精神作用的外部物质部分……那么,小城镇文学则是作家对于小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乃至自然文化的描写,以及通过这些文学描写所体现的作家的诗意情怀”。(1) “当作家把这些事物写进作品中去的时候,已经属于观念形态或精神形态的东西,已经不是原本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它是一个符号的世界、意义的世界和艺术的世界。”(2)本文所论及的“小城”正是这个意义下的文学文本中的小城。而小城小说是指作家通过小说这种文体,对小城的物质、行为、文化、自然等进行全面地艺术描写,构建出内蕴丰富的小城文学形象,及通过这些文学描写所寄托的作家创作意图和诗意情怀。

paper51.com

小城小说全面的、多角度的反映了当时的小城社会,塑造了文学史中不可缺少的小城形象,展示了小城独有的特性。犹如塑造一个人物一样,需要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寄托作者的写作意图。“小城”也有属于自己的“性格特征”。师陀认为果园城“它在我心目中有生命,有性格,有思想,有见解,有情感,有寿命,像个活的人”(3),是“一切这种中国小城的代表”(4)。而与果园城最为相近的是《呼兰河传》里的呼兰河,两座文学中的小城地处内陆地区,同样封闭落后,小城民众身上充斥着国民劣根性,封建文化牢不可破。两座小城有着相似的文学形象,蕴含着近乎相同的特性。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以下,将通过对文本中的呼兰河城和果园城文学形象的分析,从社会、文化、文学三个方面探寻这类小城共同的特性,全面认识“小城”这一文学形象,从而可以探见小城小说丰富的蕴含,使人们获得另一个解读《果园城记》和《呼兰河传》的视角。

http://www.paper51.com

一、社会特性

paper51.com

果园城和呼兰河的社会特性的第一层次,反映在它们的“外貌特征”上。呼兰河四季鲜明,冬季时气候恶劣,是一座“并不怎么繁华,只有两条大街”而“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5)的小城。最繁华的十字街口也不过是开着金银首饰店、布庄、茶庄、盐店、李永春药店和有洋医生的拔牙医院。其他的地方只有几个磨坊、染房、烧饼铺等和两座小学、一个清真学校;呼兰河的人们对生活的期望只是能吃上豆腐;在呼兰河“从这一村到那一村,根本是看不见的。只有凭了认路的人的记忆才知道是走向了什么方向”(6)。就是在这样规模很小、经济困顿、交通闭塞的小城里,人们对“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啦。”(7)“活着是为了吃饭穿衣。”(8)而在中原的果园城,大街上满是尘土,没有一条超过两里半的街,“还有一所中学和两所小学,一个诗社,三个善堂,一家糟坊,一家兼卖金鸡纳霜的中药铺,一家管镶牙的照相馆……没有电灯,没有工厂,没有像样的商店”)(9)。邮局不曾同时走进过两个人,孟林太太家摆着老早就停掉的自鸣钟,从城外来一个人就可以引起人们的集体关注。果园城也只是一个封闭、单调、沉闷的城市。“不管世界怎样变动,它总是像那城头上的塔样保持着自己的平静”。(10)呼兰河与果园城的城市外貌抛开地域性不说,都共同表现为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小城呈现出自我封闭的状态。

paper51.com

透过第一层次的小城整体风貌特征,我们可以发现更深一层次的小城社会特性,即在经济贫困,生活空间狭小的条件下,必然显现像果园城那样的“塔”的现象。不管时代变迁、人生起伏、生死恩怨,人们总是恪守着小城规矩,保持平静。胡、左、马、刘的统治地位无法撼动;呼兰河人面对大泥坑表现出死守的态度。“塔”和“大泥坑”成了小城固守不变的象征,从中可以看出两座小城共同具有“守”的社会特性,并且“守”的特性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在各个方面。

paper51.com

首先,因为小城死“守”的精神,从反方向又影响了小城的历史发展进程,致使小城现代化的过程比大城市更为艰难、缓慢、被动。(11)呼兰河具有商业意识挂广告牌的拔牙医生,因无人问津被迫兼职接生婆;葛天民的农林实验场无果而终。

copyright paper51.com

------分隔线----------------------------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