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http://www.paper51.com 隆平邑人赵炯在崇祯本《隆平县志·序》中说“夫县之有志,亦犹夫国之有乘也。国无乘,则一代之因革,山川之流峙,人文之盛衰,风俗之美恶,与夫忠臣、孝子、义夫、节妇,迨水旱、盗贼之变,茫无所考。”[①]由此可见方志对一地的重要性。而近几年隆尧县在旧志整理工作上除98年出版的新版县志及董树仁的《谈<隆尧县志>编纂中几个问题的处理》之外,进展缓慢,几无成果出现。而在县志研究方面除偶有论著征引旧志内容及人文景点引用旧志介绍其历史之外,专门研究或整体论述者寥寥几至空白。因此,加强隆尧旧志的研究,是当今旧志整理与新志编纂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copyright paper51.com 艺文志在整部方志中更有其重要地位与价值,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曾说:“典籍文章,为学术源流之所自出,治功事绪之所流传。不于州县志书为之部次条别,治其要删,其何以使一方文献无所阙失耶?”[②] 这句话是他用来形容方志中文徵的重要性,但用来形容艺文志未为不可。方志艺文志集中了各个时代有关某一地区著述篇目、诗文词赋,记述和反映了这一地区的学术源流、文化发展脉络和水平,集中体现了这一地区的文学创作成就,可以这样说,我们要了解一个地区的历史与文化,就必须关注方志中所辑录的诗文作品。这些作品既记述了天文、地理、生物等自然现象,亦反映了当地的政治、经济、军事及重大事件、文物名胜、民情风物等社会历史现象。所以已故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这样评价方志艺文志:“方志中的艺文一类,辑录了许多前人的诗文,这些文字一般没有经过修志者的改动,反映了各个时代各个方面的情况,是最可贵的第一手材料。”[③]所以本文专论光绪本《唐山县志·艺文志》部分,旨在探讨其体例上的各种特征、当地文学和主流文学史上方面的文学研究价值以及当地社会历史和风俗文化等研究的史料价值等内容,以期与学界及关注者切磋琢磨,并期对旧志整理、新志编纂工作有所帮助。然由于笔者水平之限,不免有挂一漏万之弊,如其能有抛砖引玉之用亦可无憾矣。以下内容按上所言分而述之,当知笔者每类所论不偏,计有短长。自然,长处可谓之价值,短处或谓之教训,某窃当其为负面价值,但不分长、短,统称为特点可也。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二、《唐山县志•艺文志》体例特点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唐山县自明万历壬子创修至清光绪辛巳重修,二百年间纂修五次,今所存内容最详者自为清苏玉总裁光绪本县志。 http://www.paper51.com (一)光绪本《唐山县志·艺文志》体例 http://www.paper51.com 此县志凡四册十二卷,十一、十二卷为艺文志上、下,共92页几占其书四分之一,由是可见该书同大多地方志一样极其重视一县之艺文。艺文志上卷专录奏疏、碑记,下卷专录文赋之类。要言之,上卷仅属广义之文,下卷才为文学之文。并且,艺文志中文章收录采用全文收录方式。因此高金山在其《地方志书的体系与结构漫议》中把《唐山县志》归为志卷体。[④]现分述如下: paper51.com
该艺文上卷小序有言:“先奏议,继碑记,”按其言,艺文志上卷所志之文为奏疏4、碑记38共42篇,其中东魏文1篇、唐文1篇、宋文2篇、元文5篇、明文12篇、清文21篇。所收录文章上限是开府彭公建庙碑在东魏武定三年即公元545年(亦为睁不艺文志文章之上限),下限是重修永胜寺碑记在同治十二年即公元1873年(或曰《重修永胜寺碑记》当在此篇之后,但其时间不可考,故不以此篇论)。艺文志志文,明以上按年代先后排次,明清两朝之文则相互杂乱,虽偶有按时间排列者如:增修城隍庙碑记、重修唐山县学宫碑记、重修城隍庙碑记、唐山县城隍庙碑记、增重修城隍庙碑记、重修永胜寺碑记等几篇。亦有或可说按文体分类的如:顺德府唐山县学贡士题名记、唐山县儒学科第题名记同是题名记而排在一起;增修县衙纪略、资治书院纪略同是纪略而排在一起等。但如从整体观之,此等排文顺序都不能一以贯之,所以可说其文之排版毫无章法可言。 copyright paper51.com 下卷首注明“藏书、诗、赋、命名考、尧山辩、檄”,可知此为其所录文章之种类及顺序。所收录情况为诗44首(其中组诗算为一首),赋、命名考、尧山辩、檄各一篇,共48篇。其诗歌排版按类别排列,第一首为唐代六言曲、第二、三首为唐代五古、第四首至第十八首为五言律诗、第十九首只第三十一首七言律诗、第三十二首至最后第四十四首为七言绝句。每类之内也不完全按照时间排列,如七绝中第一首是明诗第二首则是宋诗。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