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无忧网提供: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设计|计算机毕业论文
栏目导航 英语 对外汉语 汉语言文学 代写论文
当前位置: > 语言论文 > 汉语言文学 >

基础教育改革视角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文学修养初探

第三,提升教师文学修养可捍卫母语,坚守民族文化。石英在《提升教师文学修养,捍卫母语教育》中指出:“提高教师文学修养,可使课堂的教学语言生动,可熏陶学生的思维,可增强母语的吸引力和魅力,坚守民族文化”。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由此可看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民族文化的传承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它是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以及文学修养在教学中的体现。

http://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一、文学修养的内涵

copyright paper51.com

修养一词,无论是在历史典籍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一个内涵丰富、应用广泛的概念,可分为:政治修养、艺术修养、文学修养等。《辞源》曰:“修养者乃学上精密之功夫也,修以求其辞美,养以期充足,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修”有培植、抚育、提高之意;⑵“养”有孕育性情和陶冶情操之意。具体说来,“修养”主要是指一个人在思想、道德、文化、为人处世等方面进行的学习、历练、涵育和陶冶的功夫,以及经过长期勤奋努力而达到的某种素质和能力。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不仅指语言修辞知识、写作能力,而且包括:思想道德、语言修养、审美情趣、创新精神、情感体验、个性发展、人格塑造等方面的能力。”⑶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二、加强语文教师文学修养的重要性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1、课程性质决定了文学修养的重要性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经过了7次比较大的变迁,其中 1963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明确指出:“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从那时起,工具性就在语文教学思想中占统治地位,于是西方现代的语言学知识涌入课堂并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人文性缺失了。韩军在《百年中国语文教育十大偏失》中认为,当代语文教育仍然存在偏了语言的情况,应重视文学教育。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⑷多少年以来人们对语文的工具性已广泛认同,语文的人文性却一直被人们所忽略,而新课标将它列为语文课程的性质,可见它已受到人们的关注。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说到人文性,不得不谈人文主义。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针对中世纪神学专制对人民思想的禁锢,情感的压抑和对真理的扼杀而提出的倡导个性自由,弘扬个性解放的思想潮流。概括地说就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关注人的全面发展……”,⑸它的核心是“人的发展”。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文化的熏陶时,生命的感受和意识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上。 http://www.paper51.com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直接体现在教材选文上,中小学语文教材所涉及的人物很多都是历史上的文人志士。这些人物远大的志向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启迪作用。例如,《勾践灭吴》中勾践“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雄心壮志;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教师在进行此类文章教学时,如果能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体验作者的感情,动之以情,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会受到熏陶,从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2、多元文化的价值选择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

http://www.paper51.com

新课程改革后,各种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虽然这些教材版本各有各的优点,但是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所选课文的文学性大大增强。课本中选入大量古今中外不同流派风格各异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以及其它文学样式的课文,其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且以文学的内容、手段和姿态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通过“传道、授业、解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自身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 paper51.com

不同的文体呈现形式不同,对教师文学修养提出了更多要求。同样是诗歌,但是在教授的时候有不同的教法。例如,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与舒婷的《致橡树》,前者是外国诗歌,后者是中国诗歌。虽然都属于浪漫主义之作,但是二者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西方的文学传统起源于古希腊的悲剧,其最高文学境界是“戏剧性”;中国的文学传统起源于先秦的抒情歌谣,其最高文学境界是“抒情性”。《我愿意是急流》通篇运用了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致橡树》运用比喻、象征的修辞手法。《我愿意是急流》表现出:爱的互相依赖,互相陪衬,强烈的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意愿和幻想;《致橡树》诗人所追求的爱,是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存、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崭新的爱。这就是既现代又传统的爱情观。即使是文本相同,作者不同的文章也要求教师有深厚的文学修养。所以,教师既要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又要懂得外国文学知识基础和文化修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感受力,才能够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paper51.com

------分隔线----------------------------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