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大理白族“绕三灵”是大理地区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是洱海环湖各县白族群众自发参与,沿袭了千余年的赛歌(对调子)盛会。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这几天,刚好是种植水稻的农忙节令之前,又恰值天气和煦,生活在苍洱一带数百个村庄的白族民众,不分男女,都插花戴朵,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从洱海绕到苍山,又从苍山绕到洱海,来过一次难忘的“狂欢节”。“绕三灵”又称“绕山林”、“绕桑林”等。“山”、“桑”、“三”在白族语中读音近似,为不同的汉字记录同一白族语音,它在白族语中的意义是相同的。 http://www.paper51.com 据文献记载,“绕三灵”始于南诏。白族学者赵甲南的《咏绕三灵》竹枝词咏道:“淡抹浓妆分外艳,游行手执霸王鞭;咚咚更有金钱鼓,且舞且歌为飘然。欣逢四月最清和,簇簇游人此日多;六诏遗风今尚在,诸君莫笑是夷歌。红男绿女喜春游,山麓海滨绕一周;廿四已过人影散,归家返道事田畴。”白族民歌唱到:“四月里来绕三灵,一绕绕到大理城。绕到东门停一停。绕到湾桥歇一歇,绕到喜洲谈谈情。绕到庙头才住下,一夜唱到大天明。”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绕三灵”,追根溯源是由“祈雨”活动演变而成。相传,过去大理常因干旱无雨而无法栽秧,以水稻农耕为主的白族,在水稻栽种之前,人们必先要向神灵祈求风调雨顺、祝愿五谷丰登。于是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栽秧季节到来之前,都要组织大型祈雨活动。而祈雨期间正是人们聚会的好时机,于是就派生出盛大的“农家乐”——绕三灵民俗盛会。这种“绕三灵”的歌舞活动,实际上也是紧张的水稻栽种之前,人们的一种特殊的游春活动。在民间,关于“绕三灵”由来的传说颇多,主要有四种:一说在远古时代,白族各部落男女青年的交往主要是绕密布的桑林,因此称“绕桑林”。二说白王有个太子不见了,百姓绕着洱海替白王去找太子,到后来发展成“绕三灵”。三说由“祈雨”而起,派生出农家乐活动的“绕三灵”民俗盛会。四是纪念大理国王段宗榜。大多数人也认为,“绕三灵”是大理七十一村的村民,与自己本村的本主一起朝拜中央本主,它是“抚民皇帝”段宗榜的大型本主节。 http://www.paper51.com “绕三灵”的路线途经三都:神都、仙都、佛都,故称“三灵”。各年的“绕三灵”路线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三灵”的所指也各不相同。据段寿桃先生介绍,他所了解的“绕三灵”路线是:“各村组成一个绕三灵队伍,从佛都河矣城出发,第二天到仙都洱河神祠,第三天到达神都庆洞村中央本主神祠聚集,朝圣欢庆,昼夜歌舞娱神。”⑴笔者了解到,大理上龙龛村2008年组织的“绕三灵”活动路线与段寿桃先生的记述略有差异。他们的路线是:第一天,从大理古城出发到崇圣寺(佛都)燃香祭拜,继而到达苍山五台峰下的圣源寺(神都),祭拜“抚民皇帝”——段宗榜本主,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祈毕,就在寺旁的河滩、树林间唱山歌、对调子、跳霸王鞭,狂欢娱乐,并在寺内焚香敬佛,念经祈祷。整个念经过程会持续数小时之久,念经的内容包括劝人行善、因果报应等。第二天,从圣源寺出发,全体人员载歌载舞,一路狂欢到洱海之滨河俟村的金圭寺(仙都)。在这里举行对本主“洱河灵帝”段赤诚的祭祀活动。第三天,从金圭寺绕到银桥乡的马久邑村的护国祠,护国祠内供奉的神灵是本主张御灵夫妇。马久邑村村民称张御灵为“保安景帝”。在护国祠完成一系列的祭祀活动之后,“绕三灵”的队伍在此散开。 http://www.paper51.com “绕三灵”的队伍以村庄为单位,几十人至上百人不等,成群结队,携带祭祀用具和简单的行李以及食品、炊具等,从四面八方赴会。于农历四月二十二日早晨,聚集到大理古城城隍庙,点燃香烛,准备行装。人们满怀热情,希望通过自己虔诚的祭拜,使今年风调雨顺,秋后五谷丰登;也祈祷合家平安。这个以村为单位的队伍又分为三部分:每支队伍前有两个领队之人,男女不限。(如果是两个女子领队,必有一人戴着墨镜,扮作男子模样)领队之人一般年龄稍长(称花柳树老人),头缠大白包头,身穿雪白对襟衣,着彩色绸裤,脚穿缀有红绒球的彩线凉鞋,打扮得十分风趣。两人共同手执象征本村本主的柳枝,柳枝上挂一个葫芦,一块彩绸。两人一人甩牦牛尾蝇拂,一人甩手巾。两人唱着大理白族小调,一般一人主唱,一人应和,唱词幽默诙谐。歌唱内容包括谈情说爱、歌颂大理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歌唱一年到头的生产生活等。队伍中间,除了吹笛子的一人外,其余男女舞者数十人,有的唱调子,有的打霸王鞭,有的敲八角鼓。队尾则由吹树叶的一人和数十位亦歌亦舞、手执扇子或草帽的妇女组成。大家排成“一字长蛇阵”,在花柳树老人的带领下,形成数万人参加的春游活动。 paper51.com 经过的村庄,游人争相购买村民们做的铜钱,象征避邪的太阳膏,象征女子健康的幼儿小花鞋和小衣服,象征五谷丰登的花串和小棱角等,人们把太阳膏贴在额头,把花串等挂在胸前。队伍白天边走边唱边舞,一路欢歌笑语,吹吹打打,兴高采烈,朋友相见叙旧,情人趁机谈情,场面宏大热烈。每到一个村庄,村民还要出来有意阻拦,并推出最优秀的歌手与之对唱对跳,唱够了,跳够了,才让对方上路。一路上,有的村庄的村民们还会招呼大家喝三道茶。说是三道茶,其实只有两道,第一道是苦茶,大家只是象征性地抿了一下。第二道名为甜茶,其实是由米花、核桃、蜂蜜等拌和而成的糖水,大家一饮而尽。据说,如果上一年哪个村里有人刚结过婚或刚生过孩子,第二年“绕三灵”的时候就要在村口招呼各村参加绕三灵的人们喝三道茶。到了晚上,三三两两地在田野和树林里燃起一堆堆篝火,烧茶煮饭。饭后,老人一边喝茶,一边弹三弦,唱“大本曲”,青年男女则约上相好,到树林深处谈情说爱,直至通宵达旦。 http://www.paper51.com “绕三灵”以白族本主崇拜为内容,以娱神、娱人的歌舞祭祀活动为载体,是一项含有历史、宗教、民俗、艺术、商贸等诸多文化于一体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它蕴含了许多文化意义,以下三个方面是其最典型的文化意义。 http://www.paper51.com 首先,“绕三灵”体现了浓郁的农耕文化特性。从考古和古代文献记载来看,“早在三千多年前,剑川海门口遗址的居民就已掌握种植水稻的技术”。⑵国内的农业生产已较发达。据《南诏德化碑》载:“启(遏)塞流潦,高原为稻黍之田;疏决阪池,下限树园林之业。”说明大理白族地区农业耕作文化历史之久远。 copyright paper51.com 农业生产自古以来重“节令”。祈雨,是农耕民族在每年春天最关心的事情。在每年水稻移栽前的农历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居住于大理洱海周围的白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携带简单的行李和炊具,以村社为单位组成队伍,自发地参加到“绕三灵”的活动中来。在长达四天的时间里,他们祭拜神灵,载歌载舞,将那独具民族特色的歌舞艺术和古老的祭祀活动,从大理古城开始,经庆洞、喜洲、河涘城等地,一直延续到马久邑,“绕三灵”的队伍到哪里,哪里就成了狂欢的海洋。白族人民就是通过这种以歌舞娱神的形式,把对丰收的渴望,寄托在了对山川和神灵的祈求上。人们手执象征土地和本主的柳树枝,额头上贴着太阳膏,以虔诚的祭祀表达着对土地、阳光和雨水的感激之情。从而体现了白族文化中浓郁的农耕文化特征。 http://www.paper51.com 此外,从“绕三灵”的装扮上分析,他们注重脸部装饰,用麦穗做眉毛和八字胡,用篾圈做成眼镜架在眼前,走在最前面的领队老人还一手执牦牛尾,一手执树枝以及树枝上的葫芦。其实麦穗、篾圈、牦牛尾、树枝和葫芦都是农耕文化的特征,他们集中体现了古往今来广大白族农耕民众对自然力的深刻崇拜和对神灵护佑的热切企盼。树枝,代表各村落的本主和本主神,是白族村寨神的象征物,同时也是雨水的象征物。额头上贴着太阳膏,这可谓是对“太阳神”是“顶礼膜拜”了。崇拜太阳是农耕民族很古老的宗教内容。同时,葫芦也是丰收的象征。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其次,“绕三灵”体现了本主崇拜的宗教文化。本主是白族“本境土主”或“本境福主”的简称,是白族村社的保护神。大理白族全民信仰本主,每个白族村寨都有自己的本主神和本主庙。按民间传说,“本主”是各朝代的民族英雄和对国家对人民的有功之臣,白族人民为纪念其丰功伟绩而尊奉他们为本村之主。“绕三灵”是白族本主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节日。首先,“绕三灵”所涉及的主要活动场所大都是大理白族所供奉的重要本主庙;其次,人们节日里迎奉、祭祀的主要本主神有金姑、细奴逻、段宗榜、段赤诚等。所以,“每届夏历四月廿五日,各村本主来朝神都,名曰“绕三灵”。⑶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在洱海区域,庆洞村“神都”中的“中央皇帝”被尊为各村本主之首,因此,各村“绕三灵”的队伍到达这里后,都要将象征本村本主的柳枝供于“中央皇帝”之前,以此祈求本主赐予全村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其宗教文化色彩十分浓厚。还有,在白族的本主崇拜中,湖塘、水洼、泉眼等都是“龙”的象征。中华民族自古崇信龙与降雨有密切关系,白族人民对龙的崇拜隐含着对降雨的需求。“绕三灵”的“仙都”,就供奉着斩蟒英雄段赤城,据说能保佑风调雨顺。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